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doc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doc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一.阅读技巧   1.树立主题意识   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其它的诸如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等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拿起一篇散文开始阅读前就树立主题意识,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主要写法(形),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神)。   2.树立整体意识   解答散文阅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就“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断章取义,脱离文章的主题。   3.树立思路意识   “形散”加大了散文的阅读难度,如何在阅读中迅速地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我们的办法是,树立思路意识。   山有山脉,文有文脉,文脉就是文章脉络,就是文章思路。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叶圣陶先生强调思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实,思路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同样也有重要的作用。抓住了文脉就能准确迅速地理解全文。文章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   一般地说,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的。 4.树立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例如: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要答好此题,一定要回归原文,在领会主旨的前提下,根据语境加以理解。比如作者之所以写《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解答依据就在下文——“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而之所以写苏格拉底小雕像“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答题时应兼顾上下文:上文写“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下文则写“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只要准确锁定了答题方位,就会明确此题要点:“我可以永存”,答题时应突出文字能够准确记忆思想和精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应突出哲人只能解释昨天,而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二.审题技巧   1. 树立“赋分”意识   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合理的分配答题时间,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条来表述,6分的题可分为三条来表述,事实上,标准答案也是按照两条或三条来确定答案要点的。赋分的多少常常也暗示了试题的难易度,对于小分值的试题,考生的思考应该简洁。   2. 树立“提示”意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题,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如: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道试题的题干中有两个信息:“历史上的长城”、“长城的现实”,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思考文章从那里到那里是写“历史上的长城”,从那里到那里是写“长城的现实”。“定位”准确是答题准确的前提。“暗示”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读懂暗示是取胜的一大法宝。   如: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如果考生忽视了“这样写”3个字,答题势必陷入盲目。考生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这样写”是怎样写?“这样写”是怎样写呢?题干中“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这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