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型香豆素类染料与碘鎓盐复合光敏引发体系的研究.pdf

新型香豆素类染料与碘鎓盐复合光敏引发体系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香豆素类染料与碘鎓盐复合光敏引发体系的研究.pdf

120 中国感光学会2008非银盐影像技术及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新型香豆素类染料与碘绘盐复合光敏引发 体系的研究 薛建强1’2,赵榆霞1,吴飞鹏1 (1.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比较研究了三种含苄叉环戊酮基团的新型香豆素类光敏染料。通过光漂白实验,研 究了它们和4,4’一二甲基苯基碘箱盐(Omineat820)组成的光敏引发体系的初级光反应性 能。在473nm激光照射下,利用此光敏引发体系引发混合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得到了较好 的聚合效果。说明其在可见光光敏引发聚合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对该体系光敏 引发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光敏染料;香豆素;苄叉环戊酮;二芳基碘翁盐;光聚合 1引言 快速高效的光敏体系是构筑光功能材料的基础。近年来,高效的可见光光敏引发聚合体 系在光存储、光成像、光刻涂层以及三维造型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1。香豆素类染 料是被广泛使用的可见光光敏染料,能与二芳基碘始盐、六芳基双咪唑等常用的商业引发剂 及其助剂相匹配H’引。目前,“泛使用的香豆素类染料人都是通过香豆素的3位作为取代点与 其它功能基团连接以达到使吸收光谱红移和提高光敏效率的目的m’“。本组之前曾经报道过 一系列以香豆素4位作为取代点的新型香豆素类染料,可以与二芳基碘翰盐、六芳基双咪唑 组成高效的光敏引发体系旧1。研究不同取代点香豆素类染料的光敏能力对开发新犁高效的香 豆素类光敏染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此外,苄义环戊酮类染料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可见光 光敏剂慨垃1,通过分子设计的方法将其与香豆素类基团组合,有望得到光敏引发活性进一步 提高的新型光敏染料。 染料DMCP(结构式见图1)为本组己报道的4位取代的香豆素苄叉环戊酮染料中光敏 性能最好的染料隋1。7一胺基香豆素类染料作为电子给体能够使光敏引发系统有效地感可见 光,并且获得较高的光敏引发效率,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分别将DMCP和 两种7一二乙胺基香豆素类染料与4,4’一二甲基苯基碘铃盐(Onineat820)匹配,组成光 敏引发体系,研究了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光敏引发效果,并对光敏引发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 讨。 2实验部分 2.1药品与仪器 上述染料根据文献方法合成博,13·H1,其名称和结构式见图l。单体2一苯氧基乙基丙烯 自沙多玛公司;四丁基六氟磷酸铵(TBAPFs)购自heros公司;4,4’一二甲基苯基碘翰盐 (Omnieat820,fromTH-UNISInsi曲tCo.Ltd.)。溶剂均为北京化工厂生产,经纯化、干 联系人吴飞鹏,电子邮件地址:fpwu@mail.ipc.ac.cn,联系电话010- 基金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071001)资助项目。 中国感光学会2008非银盐影像技术及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1 燥后使用。 nm JascoV-530型紫外一可见光谱仪;VarianExcalibur腿3100红外光谱仪;473 固体激光器;CHl615B电化学分析仪(上海辰华仪器公司)。 2.2实验方法 吸收光谱在氯仿中测得,染料浓度为1×10一mol/L。光漂白实验同样以氯仿作溶剂, 10一mol/L。样品首先通干燥的高纯氮30 [Dye]=2×10一mol/L,[Omnicat820]=8X 分钟除氧,然后用473nm激光经过衰减后照射样品,照射光强为12mW/cmz,一定时间后, 以紫外一可见光谱仪检测染料吸收峰的变化。光聚合实验以光敏剂([Dye]=l×10。4mol/kg) 和光引发剂(碘锚盐,[Omincat820]=4X 10{mol/kg)组成双分子引发体系。以混合丙烯 少量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m:m=9:1)做溶剂以提高体系的兼容性和控制体系的粘度。 将此混合物灌注到两玻璃片中间,并控制膜厚为0.5mm。同样以473nm激光照射样品。照 射光强为22mW/cm2。以红外光谱仪实时监测近红外区6164cm。1处单体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