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观照
语言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观照
王 铭 玉
:以符号学的观点观照, 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号的方式来表
达人类的 种成果及人类存在的意义。 语言文化研究与符号学密不可分, 二者的接缘和碰撞是 一
种趋势, 以文本研究为基础, 以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关注点, 以两 个模式化体系的同构性特征为参
照, 以广泛的对话为立场, 以符号域的动态平衡观为依托, 寻求符号学切入语言文化研究的契合
点, 进而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索语言文化研究, 必然会使语言文化研究获得理论支撑和视域拓展。
:符号学 语言文化研究 对话关系 符号域
作者王铭玉,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 (哈尔
滨 150080、 天津 300204)。
近几十年来, 国学、 文化学 (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 文化研究 (study of culture)的热潮分别在
中国、 俄罗斯以及西方国家兴起, 这既是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种回应, 也是每一个民族国家
对传统与当代之间联系的探寻, 更是民族国家之间相互认知和对话的基础。与此相符, 在学术
层面上, 近年来文化研究也在迅速扩展, 其中从语言切入文化的语言文化学就是突出的一例。
①
作为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交叉学科, 语言文化学 始终是学界关注的一大热点。汉语界学者
直接在语言文化学或文化语言学的框架下进行分析, 俄语界学者常常把它看作是语言国情学的
延伸, 英语界学者往往把它与人类语言学、 跨文化交际学、 社会语言学、 民族语言学等放在一
起研究。总的说来, 上述各方的研究富有成效, 对推动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
用。但同时我们也发现, 在既往的研究中明显存在着缺憾, 比如:微观研究多于宏观研究, 描
写研究多于阐释研究, 经验研究多于客观研究等。 究其症结所在, 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方法论
的制约, 或者说是观念的束缚或视野的局限。本文尝试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语言与文化
研究的可行之途, 具体说就是以符号学的相关理论 (系统论和信息论)和基本思想 (模式化体
系、 对话关系、 符号域)作为依托, 从总体上对语言与文化作探索性考量。
可能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选择符号学的视角?道理一:符号学具有 “精确化” 性
质。随着自然科学、 数学、 医学逐渐成为严格性科学后, 其他科学 善 “经验科学方式” 的要
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人文科学的 “科学化” 全面加强, 几乎一切学科中
此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6 年度重大项目 (06JJD740009)的阶段性成果。 在成文
及修 的过程中, 白春仁、 金亚娜、 郑述谱、 夏忠宪四位教授及郭小丽、 陈勇两位博士后先后给予了
许多有益的学术建议和具体的修 意见, 符号学家李幼蒸先生也审阅了全文, 在此一并致谢。
① 汉语界学者多称之为 “文化语言学”。
·157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年第3 期
的人文话语都在经历着精确化的过程。符号学的主旨是解决认知模糊问题, 它无论作为一种思
考方式, 还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 都是这一统一趋向中最突出的现象。语言与文化研究属于人
文科学范畴, 在这个领域内, 延续三千年的人文思维模糊性引生了符号学应用的必要性。因此,
“符号学可以比喻作显微镜、 解剖刀和缝合器, 即在此三个功能上为人文现象表达的清晰化目标
①
服务。” 道理二:符号学具有 “跨学科” 性质。在历史上相当一个时期, 在自然科学的狭义理
性原则下, 人文学科内部之间也分野明晰。而当代认识论和方法论发展的特点是跨学科的统一
性和综合性方向, 此时的学科间区别主要是科学对象和科研运作步骤的不同, 但研究方法的互
借蔚然成风。可以说, 这一诸学科之间的互动性正是 19 世纪中叶以来延续了百年左右的学科分
化和深化之后的 “反动”。符号学正是此时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ppt
- あさひの掲示板.pdf
- Trinity&Triangletwodimensionstothreedimensions.doc
- 先生ご机下.doc
- 児童虐待、いじめ、体罰、セクシュアルハラスメントの.doc
- 参加者アンケートの結果.doc
- (仮称)山武地域合併任意協議会規約(案).doc
- 奈義ファミリークリニックにおける家庭医療後期研修.ppt
- 川井班班会議はじめのスライド quare.umin.ac.jp.ppt
- スライド anin-.ppt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