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依托黄山茶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doc
依托黄山茶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
摘 要:该从自然、人文资源着手阐述了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性和名茶品质独特性。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备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并以茶生态体验游、茶博馆研学游为例挖掘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黄山;茶资源;茶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137-03
Abstract:From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the paper illustrated surperi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unique quality of Huangshan tea. Huangshan tea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Taking the ecological experience of tea and the research of Tea Museum as an example,the paper studied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tourism in Huangshan,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s of tea culture tourism.
Key words:Huangshan;Tea resources;Tea culture tourism
茶业是黄山的传统特色产业和农业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原产地,黄山市不仅是产茶大市,还是新兴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正向其他产业全景化、全覆盖推进融合,茶产业和旅游业开始了相互渗透。茶文化的独特价值已经在旅游业中得到体现,茶文化旅游正在成长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形式。
1 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1.1 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品质独特 明茶学家许次纾《茶疏》语“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黄山市地处皖南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貌和适宜的气候赋予了黄山市迷人的自然生态。黄山市境内群山环立,壑谷幽深,岭谷交错,溪水回环,山涧潺潺,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卷。茶园一年四季云雾飘绕,茶绿林翠,景色宜人,茶林郁郁葱葱,漫山遍野,小桥流水、徽派古建筑掩映其中,令人陶醉。
自古名山出名茶,黄山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冠绝古今闻名中外的黄山名茶。“黄山毛峰”外形微卷,状似雀舌,银毫显露,绿中泛黄,滋味醇甘,香气馥郁持久,韵味深长;“太平猴魁”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色泽苍翠,兰香高爽,滋味甘醇;“祁门红茶”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闻名于世,是红茶中的极品,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徽州松萝”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历史名茶还有“老竹大方”、“白岳黄芽”、“屯绿”等。
1.2 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1.2.1 茶史 作为传统产茶区,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见载于唐陆羽的《茶经》,茶圣陆羽把全国分为8大茶区、43个子茶区,歙州列在“浙西“茶区,歙州是徽州的前身,由原来的新安郡改名而来。明《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道出徽州茶叶重新崛起,今休宁松萝山的一株古茶树,经专家鉴定,树龄在200a以上,印证了松萝茶乃至徽州茶横贯几个世纪的年华[1]。祁红、太平猴魁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见证着黄山名茶百年的辉煌。
1.2.2 茶诗“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源。中国是茶的故乡,诗的国度,历史上有关黄山的茶诗佳作迭出。“茶话略无尘土杂,荷香剩有水风兼”(方岳,祁门人,南宋文学家、诗人);“汲得名泉水,来烹松顶茶”(《松萝试茗》明程嵩明);“袖中小筐贮名茶,…旋炊鲜火整茶器,小盏细既亲涤洗。松声蟹眼火候良,灵草之性乃无并。”(歙人汪士慎,扬州八怪之一)“最爱晚凉嘉宾至,一壶新茗泡松萝。”(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春风春日采新茶,生产徽州天下夸。祁红屯绿好姊妹,淡汝浓抹总无瑕。”(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1964年来黄山作)这些茶诗吟明泉、咏煮茶、赞茶功、歌茶人[2],是黄山茶业发展史瑰丽的一章,也是茶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商孵化园运营方案.pdf VIP
-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07讲物态变化(含答案与解析).docx VIP
- ISO22000-201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可编辑可复制).docx VIP
-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10讲质量与密度(含答案与解析).docx VIP
- 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沂蒙革命老区为例.pdf VIP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一)复习答案学生版.doc VIP
- 《陈士铎医学全书》.doc VIP
- led灯具的结构基础知识.pdf VIP
- Yamaha雅马哈 CS-R5 英文说明书.pdf VIP
- 中信建投-金融-证券行业深度报告:券商-金融科技标的的弹性测算及对比.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