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学习状况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學生学习状况的研究

中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 (学生部分)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徐燕萍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汪建红 来源:《研究性学习活动材料与过程指导》(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一、主题引导 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它不但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关乎整个人类文明的推进和延续。人类改变自身的力量就在于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特别指出:学习是个人和社会的“内在的财富”;“学会学习”是对21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学习伴随着人的成长。从咿呀学语,到口若悬河;从简单的动作模仿,到系统的技能训练,也许每个人都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人的学习井井有条,而有些人的学习则毫无章法。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习是成长过程中的主体内容。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和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状况决定的。 那么,目前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究竟如何呢?这不应该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我们中学生自身应该关心的课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发生在我们学习和生活圈内的事情,本来就很熟悉,研究起来得心应手;正因为是自己身边的事情,平时熟视无睹,一旦把它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自然会激发起我们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许多同学可能正为自己的学习状况感到担忧,或者过于自信,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问题意识,改善自身的学习状况,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 应该说,关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工作者已经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但很显然,这些研究大多是专家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站在理性的高度,对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所进行的分析。在那里,学生始终是被视为客体,处于被研究的位置。这些研究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吗?依据这些成果而进行的实际操作切合中学生的脾胃吗?理性的操作考虑过我们的实际感受吗?也许同学中有不少人提出过类似的质疑。如今,我们换个角度,让我们自己来研究自己,了解同伴的学习状况,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在这里,学生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研究的客体,通过自己的研究,我们来看看专家们的结论与我们的有多少不同,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何在?这些普遍的结论与我们每个人实际状况存在着多大的距离?通过比较,达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相理解,将占据我们生活的学习活动变成一个理性而愉快的过程。通过调查,我们也会发现,同学之间的学习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相沟通,客观审视自己的学习状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毫无疑问,通过这样一次实践,也会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从事高深课题的研究积累经验。自己关心自己,何乐而不为? 二、背景资料 (一)名言警句 1.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 ——《学习——内在的财富》 2.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学习:内在的财富》 3.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4.成功的学习必定是高效的学习,低效率的学习等于浪费生命 ——海伦·凯勒 5.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阿尔文.托夫勒 6.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周恩来 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 丘 9.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 ——爱迪生 10.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 熹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 轼 1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14.反复是学习之母。 ——约瑟夫·狄慈根 15.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 16.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爱因斯坦 17.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有在于居精而持志。 ——朱? 熹 18.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