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理人生的乡愿——梦想精神家园的呓语.pdf
· 学思论说 ·
法 理人 生 的 乡愿
梦想精神家园的呓语
陈金钊
这是一种对人文关怀的 “模仿”性思索,一种法理学人对 自己人生关注的 “小资式”流露。
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未来和未知的恐惧。这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文中的观点也
许是难以证成的,更多表达的是一种 “奋进”的愿望或无奈的哀叹。人生的旅途漫漫,思绪有时
飘零无依,难以矜持。学术人的心灵有时也会像一个长途跋涉的流浪者,无处安身,四处游荡。
我们自语时也会相信,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1]学术漂泊中也会
留露出一丝丝的乡愿及乡愁。我们渴望 自己的心灵有一个安放之处。
一 、 身在旅途,心栖 “彼岸”[2]
我们时常嘲笑上帝存在的意义,但是,基督教神学中对天堂的设定,使很多人看到了人
生的归宿,因而设法走向通往天堂的路途。在佛教关于轮回的说教中,人们可以看到今生的
未来,那就是试图在下一辈子的轮回中获得新生。我们到寺庙中经常能看到 “法轮常转”的
标示。虽然这些东西在唯物主义看来都是虚无飘缈、欺骗人民的精神鸦片,但是,坚持唯物
主义观点的人,是不是就不需要精神完美的人生,就不需要为 自己的灵魂安置一个恰当的位
置?我想,人的心灵应该有一个归宿。唯物主义者也不是仅想知道今天,而且想知道明天的
归宿。实际上共产主义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共产党员心 目中的 “天堂”或者说 “彼岸”。
儒学的祖师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带有某些可能的唯物主义的倾向。但他却十分关心是否
“得道”。我有时感觉,法理学者可能过于关心法律的事理、原理及方法,太关心法律研究对
象本身的特质,而对研究者 自身却很轻视,很少关心法理学者的人生意义。从这个角度,我
似乎理解了有学者对法学的评价:法学不是人文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
都很关心自我,许多人 自觉不 自觉地形成了自我中心的自大的情结,把 自己的尊严建立在对
别人的贬低上。但我们发现,这种人很少有对 自我的超越。何光沪说:“兴趣在 自我之内,
意义却须超乎 自我之上。能力当然 自我之中,目标却须在 自我之外。兴趣是对意义的追求,
而能力则服务于 目标。”[3]谈论人生在一定意义上是谈论 自我,而对 自我的肯定却不能用
陈金钊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卢婷婷等:《我的大学——大学生读本》,中国人事出版社 2oo7年版,第6页。
[2] 邓晓芒认为,真正的信仰是指那种超验的、彼岸的信仰,是对世俗的超越、是对彼岸世界的纯精神对象的信
服。参见邓晓芒:《中西信仰观之辨》,载 《新华文摘》2007年第 1O期。该 目经辽宁大学张弘教授校正而得。
[3] 何光沪:《言有尽》,山东友谊出版社2oo5年版,第 l33页。
116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o08年第6期 (总第6l期)
自我作为张扬的依据。
实际上,各种各样的人都程度不同地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只不过有的表现为理论思索,
有的表现为 日常的思考。在翻书时偶然读到,一位律师这样表达 自己的心绪 :“我常常面对
前人浩瀚的知识海洋,感觉到是那样地贫乏,感到精神饥渴,感到人生之倏忽;面对大师的精
神大餐,如果不能尽情地吸收菁华用来充实所钟爱的职业,岂不愧对前辈法学家对我们的殷
切希望,岂不愧对 自己的人生和 良心。”[4]可见,即使像律师这样典型的实践者,也是十分
关心 自己的心灵归宿的。但他的表 白是站在实践者的角度,谈了理论研究与学习对丰富、完
善 自我的重要性。他把实践的理论完善作为 自我的目标。我们禁不住要问,法学理论的研
究者——应该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放置到何处?我国著名法理学家张文显先生,在 2o06年
来到威海,我们一起游览了 “全真道”的发源地之一——圣经山。他谈到了自己的愿望就是
能有个像圣经山一样的地方聚徒讲学。虽然其中的深刻意义他没有深谈 ,但我似乎感觉到
张老师有一种对 自己未来的设计——一种关于对精神家园的向往。而这似乎并不在法理学
的研究范围。一般来说 ,理论家都强调理论对实践的影响,把实践当成了理论天然正当的归
宿。但这只能满足部分理论者的夙愿。因为大部分的理论,仅仅是一种理论形态,很可能永
远就不可能与我们所讲的实践结合。有的则是许多年以后,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民国前期律师制度建构述论.pdf
- 民国时期“兼理司法制度”组织形式演变探析.pdf
- 民意与司法论析——许霆案的法理思考.pdf
- 民意关注司法审判的法理思考.pdf
- 民愤的正读——杜培武、佘祥林等错案的司法性反思.pdf
- 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与融合法理分析.pdf
- 民族优惠政策的法理依据探析.pdf
- 民族区域治理模式的法理解读.pdf
-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法理基础.pdf
-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法理思辨——以自治权的法源为切入点.pdf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附答案【a卷】.docx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附参考答案(培优b卷).docx
- 医疗机构会诊制度及医师执业范围测试卷附答案.docx
- 第二单元 第四课4.2挑战与应对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附答案(研优卷).docx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附答案【培优】.docx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0道含答案【能力提升】.docx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0道【网校专用】.docx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附答案(培优b卷).docx
- 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 关雎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