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家长必看)二法则.doc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家长必看)二法则.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家长必看)二法则

美国的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谈起 (家长必看) 2009-09-16 17:02 说起培养教育孩子,家长们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心得要分享,有疑问要请教,有辛 酸要倾诉。尤其是华人们在海外养育子女,不少家长是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跟随孩子成 长一步步摸索教子经验。前些时听到几位家长说起,孩子小的时候一片迷茫,等积累够经 验了,子女也长大该离开家了。而新的家长们又在重蹈着老家长们的覆辙,从头开始探索。 也有的家长,每逢孩子出了问题,才心急火燎地到处请教处理方法。其实,教育子女是个 长期过程,孩子若经常出问题,要从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不可就事论事,不然是治标 不治本,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出现其他问题。 看到一篇《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项法则》,简单罗列的十二条可以说在美国属于不成文的 规矩,也许因为已经被广大美国人民熟悉和应用而毋庸多做解说。我在工作经历中亲身体 验到,这些法则确实体现在美国的校内外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指导理念中,无论是教育工作 者还是普通家长,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 然而,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相异,教育后代的规则也会大相径庭。很多来到美国的华人 家长就并不知道美国的这些基本法则,因此教育子女的方式可能与社会大环境不合拍,孩 子们便会在身心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种种问题。了解这些法则,不仅对生活在美国的华人, 就是对中国国内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许都有些启发。我先列出这些法则,然后再做些 解说。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 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教育心理学在西方流行已经有些年头了,因此如今美国的教育界人士,从教育研究专家、 中小学教职员工、到校外儿童组织的职工甚至志愿义工,都要进修不同程度的教育心理学 课程或者受过相关职业培训。他们制定和实施的宏观教育方针和具体教育方法也都潜移默 化地受到心理学的指导。 上面这十二“法则”也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衍生出来的。对熟知少儿身心成长过程的专 业教育人员来说,这些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常识。在美国,很多普通家长也会通过请教学校 老师辅导员或参与儿童组织志愿服务接受培训,而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育法则,运用到家庭 教育中去。因此这些法则贯穿于美国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少儿教育之中。 当然,无论哪里总会有例外,美国也会有不合时宜的家庭,采用不符合社会通行法则的方 式教育孩子。一些外来新移民家庭,更因为不了解美国的法则,依然按照祖国的一套规矩 来管教孩子。移民们带来的祖国文化传统应该让孩子传承,但也要入乡随俗与如今生活的 海外社会接轨,在对后代的期望和培养方式上必须作适当的调整。不然的话,家长越花费 大力气教育,可能与社会主流法则越行越远,大人孩子越不开心,培养出来的孩子还难以 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甚至有的家长会因为管教过度或不当,而引起虐待嫌疑而触犯法律。 浏览这些法则,其实很多与我们中国人的教子之道并不矛盾,只是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知道 如何顺应社会环境。但也有些是中国人缺乏的,需要补课或矫枉过正地改进。下面逐条分 析一下这些法则的应用。 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 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 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孩子变得好逸恶劳或者过分沉湎于某些嗜好(如电子游 戏),罪魁祸首也多半是家长的怂恿。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更属于虐待,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如果家庭 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 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 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 “你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