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节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第四节 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92、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93、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94、创造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活动所必须的心理品质。 95、创造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有:知识、智能、有良个性品质。 96、创造力的行为表现三个特征: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 97、左脑擅长于语言信息加工和抽象逻辑思维,具有有序性、延续性、分析性的特征;右脑擅长于表象信息加工和发散思维,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特征。 98、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灵魂。素质教育,是全脑教育。 99、怎样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 (1)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3)创设适合的环境 (4)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 (5)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6)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 (7)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8)开展“第二渠道”教学 (9)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 (10)考试模式综合化 (11)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 100、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苏蒂尔提出了“仿生学”,从此成了一门用于研究发明创造的学问。 101、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目前学校采用较多的是聚合思维教学。 102、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03、学生的创造力是一朵娇嫩的花,赞扬使它怒放,批评则可能使它未开先凋。 第五节 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104、自然界四大奥秘:(1)智能的发生与物质的本质 (2)宇宙的起源 (3)生命的本质 105、智能定义说:(1)思维理论 (2)知识阀值理论 (3)进化理论 106、智能,指知识与智力的总和。 107、智力是指,能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认识活动的各种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智力一般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 5个基本因素组成。 108、智能的构成因素说: (1)双因素说 (英国 斯皮尔曼提出) (2)群因素说 (美国 赛斯顿提出) (3)三维结构说 (美国 吉尔福特提出)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结果。 109、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 (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2)思维有了预见性 (3)思维的形式化倾向 (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 (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 110、培养中学生的智能,我们应该从环境方面入手。对中学生而言,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两方面。 111、思维品质,是指在个体的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五种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评性、思维的敏捷性。 112、数学能力和语文能力是中小学生智能的基础。数学能力结构主要由三种数学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 113、语文能力结构主要由:听、说、读、写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 114、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朗读、默读、阅读中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 115、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就是对语言关、内容关和选择关的培养。 116、工具性强化训练法,是由费厄斯坦提出的,他的工具可分为三大类:非语言的个别实施的工具、师生间有语言的交流的工具、由学生自己理解完成的工具。 第六节 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117、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118、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其中共同成分可归纳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 119、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中的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120、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121、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 第六章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122、影响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总的来说有四方面: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教师指导。 123、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过程起直接制约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第一节 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 124、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125、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特定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126、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27、奥苏泊尔指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28、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 (1)兴趣 (2)成就动机 (3)归因 (4)交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