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泛网络时代的微艺术.pdf
2011年第4期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42011
(总第206期) 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SocialSciences) GeneralSerialNo.206
论泛网络时代的微艺术
黄呜奋 ,谭雪芳
(厦门大学 a.人文学院;b.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摘 要:在历史上,基于材料的微艺术随着工具的进步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媒体终端技术 日
益朝着以功能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前提的微型化、便携化、移动化演变,媒体艺术呈现出微化趋势,
由此导致基于信息的微艺术的繁荣,其类型包括小游戏 、手机动漫、手机电视剧、短信文学、微博文
学,以及流行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表情等。微艺术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审视、批评和冲刷的同时,正
在建构新生代的价值谱系。两类微艺术在泛网络条件下的融汇,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关键词 :泛网络时代 ;微媒体 ;微内容;微艺术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1)04—0051—09
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微艺术,它们分别以材料和信息为安身立命之地。基于材料的微艺术具有
悠久的历史,基于信息的微艺术则是20世纪末的产物。它们虽然都以“微”为名,但前者妙在揭示
微观物质世界的奥妙,后者妙在阐述社会生活微小变动的玄机。透过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看到了
以计算机为龙头的信息革命 日益深入的影响;寻找两者之间的相似,我们看到了人类把握世界能力
的不断提高。微艺术正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渗透社会各界,对新生代的影响犹深。他们不仅享有微
艺术的成果,而且参与微艺术的创造,甚至用微艺术的视野观照生活、设计人生、展现 自我。他们转
发微作品、推选 “微人物”、组成微群体,在解构宏大价值体系的同时,建构随微角色的扮演、微社区
的兴替而转移的细化价值光谱。如果说这种现象已经在我们的时代俯拾皆是的话,那么,依照大数
定律,透过微艺术所看到的是有规律的随机事件,这就是新生代价值谱系的形成与变动。
一 、 基于材料的微艺术
基于材料的微艺术与工具的改进密切相关,在历史上至少有过以下三种形态:
(一)微雕艺术
2003年,考古学家在德国霍尔菲尔斯洞穴发现3个远古猛犸象牙微雕。它们表明:大约3万
年前,人类已经掌握了使用复杂工具的技艺。我国殷商时期甲骨文遗存可视为上古雕刻术之佐证;
战国时期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唐宋以来,篆刻边款作为微艺术的分支,受到不少文
收稿 日期:2011—04—01
作者简介:黄鸣奋,男,福建南安人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雪芳,女,江苏苏州人,厦门大学新
闻传播学院博士生,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
· 51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人雅士的喜爱;明人王叔远的 《刻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明末清初的鼻烟壶内画,
更以细小的特制勾笔反向绘画和写字,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成为体现我国工艺
美术之成就的袖珍艺术 ;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雕艺术便开始出现。微艺术不仅表
现出作者的高超技艺,而且反映出特定时代工具的发展水平。早在战国时期 ,就有人悟出微作品对
微工具的依赖性,《韩非子》中 “棘刺雕猴”的故事可以为证。… l6世纪末以来,荷兰、意大利等国眼
镜工匠发明显微镜,为现代意义上微雕艺术的繁荣创造 了条件 。例如,英 国艺术家威根 (Willard
Wigan)擅长微雕,正借助高倍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朝 5微米的目标前进。
(二)纳米艺术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纳米技术为微艺术提供了有力支持。1959年 l2月29日,美国学者费曼
在美国物理协会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召开的会议上做了题为 “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请到物
理学新领域来”的发言,描绘了操控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可能性 ,从而揭开了纳米技术开发的序幕。
费曼从技术的角度阐释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作文猜题及范文分析.docx
- 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野生菌中毒护理查房.pptx VIP
- 年产2万吨生物基全降解塑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FIDIC 认证项目经理水平考试试卷与答案.doc
- 48V100A储能电池BMS规格书(带10A限流)CAN+RS485.docx VIP
- 中国教育史(近代)课件.ppt VIP
- 2005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及答案.doc VIP
- 2005年高考数学(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高清版)DB41∕T 1432-2017 精密耐震压力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