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律师进村”后发生了什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恩施“律师进村”后发生了什么.doc

恩施“律师进村”后发生了什么   恩施“律师进村”是内生型改革,以农民、地方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专家或官员坐在高堂上想出来的,并且具备可复制性。   政府花钱鼓励农民告自己,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这却发生在湖北恩施州。面对居高不下的上访难题和日益凸显的矛盾纠纷,恩施州通过引入“第三方”律师主体,促进法律下乡、法治落地,探索出一条“规政引民”的法治实现新路径。   恩施的法治实践,实现了法治进村、到户入心,使得法治深耕乡土,既推动了政府依法行政,也引导农民依法维权,促进了治理现代化,成为法治有效落地的地方范本。同时,恩施的治理改革构建了现代基层治理的制度基础,为社会行为提供了一套共同认可的规则体系,丰富了基层治理的方式方法,促进了基层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   作为制度供给的律师进村   在村寨观念和山民意识影响下,恩施农民往往“信权、信力、信访”但不“信法”;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干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突出,导致矛盾纠纷不断恶化,上访问题居高不下。从2011年至2013年,恩施信访量连登湖北省“前三甲”。   面对这种情况,从2013年开始,恩施尝试通过政府统一购买律师服务,使法律触角延伸到底,法律服务覆盖到边,真正把方便、便宜、公正的法律送下乡,破解了法治建设停摆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使农民可以免费享受到法律服务,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用法积极性。   恩施“律师进村”是内生型改革,以农民、地方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专家或官员坐在高堂上想出来的,并且具有可学习、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将律师作为政府与访民间的媒介,是很好的载体。调研中发现,农民也很聪明,担心律师被政府收买,他们同时给多个律师打电话咨询同一个问题,如果多个律师的结论大体一致,农民也基本就会认同了。   恩施小渡船办事处党委书记田贵周分析,农民之所以喜欢“律师进村”,一是因为方便且便宜,“到城里咨询一次,至少50元”,更重要的是,律师没有生活在本地,不太可能与本地人有何利益关系,可以保证公平性。   随着“律师进村”活动的强化,随即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一旦官员总是成被告,“律师进村”是否会受到地方干部或明或暗的阻力?田贵周在回答提问时的说法更为形象:“为什么宁愿他们告官也不愿他们上访?是因为判决书下来了,政府应该负什么责任,就理直气壮负什么责任。我们有句话,宁愿在法庭当被告,不在北京接上访户,基层干部就是这么想的。至少,在法庭上可以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恩施州的做法是欠发达地区的新探索,尤其是与多年前已经开始“律师进村”的东部沿海省份相比,恩施的做法也具有自身价值。沿海省份的律师进村,不少是依托村庄和企业出钱聘请,而恩施的律师进村是政府买单,属于制度供给,这是恩施最不同的地方。   过去的法治路径是由外向内,农村引进很多法治意识和理念,有一定效果,但关键还在于落地,怎么使法治思维和方式转化为干部和民众的行为。恩施经验最关键的是让法治落地,使法律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值得推广。   沐抚办事处的经验   恩施沐抚办事处按照“地域相近,文化相连,利益相关”的原则,重新划分村民小组,将矛盾化解关口从村内下移组内,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同时通过法治输导,让小组能作为。通过包村律师和基层司法干部为小组长提供实用、常用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小组长法律知识水平,使参与纠纷调解有了统一、通用的参考标准,避免了“看人情、看人势”。   高台村李家湾组组长宋祥友介绍说:“接受纠纷调解培训后,有了调解依据也就有了参与的底气。”针对村组干部无法调解或调解不好的纠纷,及时提交包村律师,律师作为“第三方”独立于当事人,且因其专业水平容易获得村民认可,增加了调处的成功率。高台村村民向柏菊形象的说道:“过了厨子的汤都好喝些。”   恩施过去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和村委会调解纠纷,往往使纠纷积压,每年信访数量6000余起,民众怨气重。为此,恩施通过整合乡土资源,实现了“组长组员零距离,矛盾纠纷零过夜”。重塑老乡贤,对在村的权威人物培训实用性法律知识,引导他们率先懂法用法,以此将传统乡土资源纳入到矛盾化解体系,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纠纷调解中。   在利益日益多元化的农村地区,对复杂纠纷分流疏导、分类处理是提升基层矛盾化解能力的务实之举。恩施沐抚办事处对病症“望闻问切,多方会诊,对症下药”。   一是涉私类矛盾“逼”到村组。把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多发频发私人纠纷“逼”到村组去解决,使94%的纠纷在村组内得以调解。二是涉公类纠纷“交”给上级。针对征地拆迁、集体经济等带来的村民与村两委的纠纷,办事处会同律师顾问参与调解。三是涉法涉讼纠纷“踢”到法院。矛盾纠纷触碰到法律底线而必须导入司法程序的,办事处主动引导当事人寻求司法途径予以解决,避免纠纷扩大与矛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