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长骨偏心膨胀性病的影像诊断医学课件.ppt

ppt课件-长骨偏心膨胀性病的影像诊断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课件-长骨偏心膨胀性病的影像诊断医学课件

长骨偏心膨胀性病变诊断与鉴别 诊断(一) 长骨偏心性膨胀性病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病变: 1、骨巨细胞瘤 2、动脉瘤样骨囊肿 3、成软骨细胞瘤 4、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5、非骨化性纤维瘤 6、成骨细胞瘤 7、血管瘤 8、韧带样纤维瘤 9、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之棕色瘤 10、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局部侵袭性肿瘤 ) 起源于骨骼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肿瘤的主要组成成分类似破骨细胞。肿瘤多见于15~30 岁的青壮年期,大多在骨骺愈合后,好发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桡骨远端。早期仅有局部间歇性疼痛。常因肿瘤的发展,造成局部肿胀、压痛或邻近关节活动限制等。较大的肿瘤,可有局部皮肤温度增高、静脉曲张、压痛等症状。 (交界性肿瘤,居所有肿瘤第三位,良性中仅次于骨软骨瘤) 影像学表现 1.巨细胞瘤虽开始于干骺端近骺板处,但几乎均越过骺板向关节方向生长,且以此为主,可直达关节软骨下为止。 2.肿瘤大都局限于骨端和干骺端的松质骨内,并多向骨胳原来凸出的部分生长,使病区膨胀扩大,呈横向发展。其轮廓常呈分叶状,皮质虽变薄,但尚完整。其周围无骨膜反应亦无瘤组织肿块。无肿瘤基质钙化(膨胀性多房性偏心性骨破坏 )。 3.肿瘤呈一与正常骨分界明显的密度减低区,其中可见类似多房间隔的残留骨小梁,明显时可呈肥皂泡样改变。 4.在发病早期或进展期,其边缘可较模糊,中间如无似间隔的骨小梁,则诊断较困难,一般多根据病变部位而拟诊。 5.病变晚期,肿瘤过度膨胀可使骨皮质破裂,且可侵入附近软组织中。 读片要点: 1、多见于15~30 岁的青壮年期,大多在骨骺愈合后 2、邻关节面生长,易向骨突部位发展 3、长径与骨干垂直(肿瘤有横向膨胀倾向 ) 4、边缘多无高密度硬化或更模糊(肿瘤常直达骨性关节面下,以致骨性关节面就是其部分骨性包壳 -特征之一 ) 5、骨性间隔较细 6、几乎没有骨膜反应和钙化,无成骨现象 7、当膨胀很明显是可侵袭至对侧将关节对侧的另一骨端包绕起来- 特征之一 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于30 岁以下青年人;部位以长骨干骺端、骨盆、脊柱多见;临床多以局部肿胀、疼痛就诊;多有外伤史。病理上多位于骨松质、髓腔中央,少数位于皮质及骨膜;充满深红色、棕红色不凝固血液;单房或多房,有纤维骨性间隔。 影像表现 偏心、吹出样膨胀性、多房或单房溶骨改变,皮质受压变薄,边界清楚伴硬化。可见纤维骨性间隔;病灶内有液液平面,较具特征性。 读片要点: 1、10-20 岁多见,长骨以干骺端多见 2、长径与骨干平行 3、很少累及关节面 4、膨胀一般较明显,呈“吹出气球样”,膨胀明显可见骨膜反应,囊间隔可有钙化 5、边缘光整伴硬化 6、多有外伤史 成软骨细胞瘤 多位于骨骺区(骺板软骨闭合前的骨骺部);1/3 的病例发病于胫骨,其它为股骨上下端、腓骨、尺桡骨远端等;10-20 岁(60-80%),5 岁以下及60 以上者少见。 典型表现为长骨骨骺的偏心性溶骨破坏区,分叶状、边界清楚,周围有一薄的硬化环,内有钙化斑点。 读片要点: 1、10-20 岁(60-80%),5 岁以下及60 以上者少见 2、局限于骨骺或骺板 3、多有完整或不完整薄层高密度硬化 4、无粗厚骨嵴 5、轻度膨胀、病灶较小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起源于软骨结缔组织,主要由粘液样软骨组成。多在 10-30 岁之间发病,5 岁以下,60 岁以上较少发病。好发于下肢,尤以胫骨上段最为多见,其次为股骨下端、腓骨下端、跟骨、肱骨及髂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疼痛,病程数月至数年不等。少数患者无症状者因体检或外伤后偶然发现。 影像学表现 长骨干骺端(距离骨骺线2cm 左右)偏心囊状破坏,长轴与骨长轴一致,边缘清晰;髓腔侧常有硬化缘,囊壁可有骨嵴深入囊内,外侧骨皮质膨胀变薄呈波浪状,肿瘤内钙化少见。 读片要点: 1、多在10-30 岁之间发病,5 岁以下,60 岁以上较少发病 2、长骨干骺端(距离骨骺线2cm 左右) 3、长轴与骨长轴一致 4、髓腔侧常有硬化缘,外侧骨皮质膨胀变薄呈波浪状 非骨化性纤维瘤 是一种由骨髓腔结缔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无成骨趋向,故又称为“非骨化性”。当骨骼发育趋于成熟时,可能自行消失。一般均为单发, 偶有多发。本病好发于8~20 岁青少年,其中以股骨远侧干骺端发病率最高(29%),其次为胫骨近端,腓骨两端。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多在外伤后发现。少数表现为局部疼痛 。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上根据其X 线表现可分为皮质型和髓质型两种。皮质型主要表现为病灶偏于骨干的一侧,位于皮质内或皮质下方,呈单房或多房状、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透光区伴粗大骨嵴。病灶长轴多平行于骨干,向骨内发展可突入髓腔,其周围有致密囊壳或硬化带环绕。无骨化。髓腔型表现为病灶位于长骨中心,呈单囊状或多囊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