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的乐观因素.doc
2017年的乐观因素
抛开特朗普强势美元和贸易战的不利前景,投行和分析师们几乎统一了口径,看好2017年A股市场。通常,“饭碗”所系,证券从业者向来乐观,预测也以跑偏为多。可毕竟在2016年的年底,除了货币趋紧,宏观数据发出了乐观与悲观错杂的信号。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已经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刻。
2016年11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5%,这是自2014年6月以来第二高的增速。当然,这都拜去产能之赐,煤炭和钢材价格高涨,2016年1至11月,煤炭开采利润同比增长156%。也正因此,盘踞制造业上游的国有企业出现了罕见的利润增速超过民营企业的现象,1~11月国企利润累计增速8.2%,为201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私企利润累计增速5.9%,连续三个月创年内新低。国企和民企,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如此背离的现象只是在“四万亿”刺激的时候出现过,怎不令人产生国进民退、市场化进程受挫的焦虑。对于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下游企业,一面是成本高企,一面是需求不振,可谓腹背受敌。行业本来拥挤,谁也不敢先提价,眼睁睁看着利润下滑,真是悲观到了极点。
整个2016年,涨价似乎都发生在远离消费者的“冰山”之下。从年初开始,煤炭、铁矿石、造纸等大宗原材料就开始上涨,数月后传导到整个工业领域:化工原料猛涨,包装运输行业成本抬高;9月21日,国家发布“最严治超令”,该行业依靠“超载”压缩成本的潜规则被打破,运费单价上调了近三分之一。恰逢此时,韩国海运巨头韩进倒闭,全球航运业重新洗牌,海运价格随风涨;公路汽运涨价后,铁路货运也加入其中。12月,各大船舶公司“抱团”涨价,航运业又迎来一次大跳涨。只不过,所有这一切都被下游企业所吸收,消费者感觉甚微。
很多人认为以侵蚀私企利润为代价的国企利润回升根基并不牢固。可只要看看年底OPEC的联合限产,就会了解企业之间除了竞争,绝望之中也会“抱团取暖”,之所以没有发生,时机未到而已。“双十一”过后,以乐视为先导,一夜之间,空调、电视、热水器、冰箱等家电都在涨价,几乎所有的家电企业都加入了涨价的“大合唱”,终端消费品的涨价就此开始。格力空调在“双十二”优惠结束后宣布空调价格每台上涨50~100元不等;美的紧跟其后发布了涨价通知。除了空调、电视机,在冰箱企业中,海尔、海信、美菱等企业早已悄然提价。就连价格一路下滑的平板电视机都逆转了跌势,60、70英寸的大屏幕涨价200到300元不等。岁末年初的销售旺季本是厂家促销冲量的时候,此时的大规模提价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可以视作既试探同行,也是在试探消费者,为来年的利润之战做准备。
中国的民营企业,因为缺乏金融资本的“无条件”支持,一直颇为自律。本次在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带动下, 国企去杠杆仍未实质性启动,私营企业仍在降杠杆,资产负债率已降至51.1%,比危机前下降了7.3%。杠杆过高,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风险,这是过去几年的市场和政策共识。私营企业获得债务渠道不畅,没有国家信贷“大包大揽”,这本身就意味着违约的可能性不大,加之主动降杠杆,债务危机的风险更是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近年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无非是“去产能”和“降杠杆”,在民营企业这里,这两项可以说已经完成。杠杆率高居不下、产能明降暗升的两大顽疾基本上发生在国有企业层面。如果说2017年中国实体经济存在着债务危机和供给过剩利润下滑的风险,危险也只和国有企业有关。
乐观的信号于是又回到了2016年大宗商品的连续回升上。过去几年,实体经济供过于求,企业盈利低迷,而企业又努力去杠杆,PPI的连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如今物价上涨,意味着供过于求的紧缩周期已经度过。PPI的回升,恰恰说明国有部门的“去产能”也卓有成效。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