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doc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化学必修1模块编排了NO和NO2的性质实验,这是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使所给的NO2气体尽可能多地被水吸收。
但在实验操作中,水吸收后NO2产生NO并被空气氧化的现象非常模糊,而且NO散布在空气中会造成室内污染。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NO被氧化成NO2,使氮氧化物最大限度地被水吸收,同时杜绝所造成的污染,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设计。
一、实验用品
圆底烧瓶,抽滤瓶,锥形瓶,分液漏斗,玻璃管,橡胶管,T型管,橡皮塞,止水夹。MnO2粉末,10%H2O2溶液,极稀NaOH溶液,酚酞试液,NO2气体。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二、实验步骤
1.圆底烧瓶中充满事先制备好的NO2气体。
2.锥形瓶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球形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30ml至50ml10%的H2O2溶液。
3.抽滤瓶中加入一定量极稀的NaOH溶液,并滴加两滴酚酞试液。
4.关闭止水夹1、3,打开止水夹2、4,将分液漏斗中一定量的H2O2溶液加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产生的气体经止水夹2进入密闭的抽滤瓶,气体产生的压力将抽滤瓶中的红色碱性酚酞溶液通过玻璃管压入圆底烧瓶中,形成喷泉。
溶液与烧瓶中的NO2反应,造成瓶内压强下降,使抽滤瓶中的红色溶液在烧瓶与抽滤瓶间压强差的作用下持续不断地涌进烧瓶中,形成喷泉。进入烧瓶后溶液红色消失变成无色,气体的颜色由红棕色逐渐变淡,直至近乎无色。
5.喷泉停止后,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继续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产生的氧气经止水夹1进入烧瓶中,可清楚地看到烧瓶上方的气体逐渐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使锥形瓶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抽滤瓶,并形成压强差,把抽滤瓶中的溶液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随着新产生的NO2的不断溶解,烧瓶内溶液上方气体的颜色不断变浅,直至近乎无色。
7.重复多次,或保持所充氧气过量时,可使产生的NO全部被氧化成NO2,从而全部被溶液吸收。
三、原理
1.利用锥形瓶中产生的氧气涌入抽滤瓶产生的高压与烧瓶中NO2溶于碱液造成的低压,形成较大的压强差,把抽滤瓶中的碱液吸入烧瓶中。
为加快NO2与水的反应,在吸入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一方面通过NaOH+HNO3=NaNO3+H2O加快可逆反应3NO2+H2O 2HNO3+NO的平衡移动,另一方面,通过溶液进入烧瓶后性质由碱变酸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增加实验的可视性。
2.实验开始时,关闭止水夹1、3,打开止水夹2、4,使锥形瓶和导管中的空气进入到抽滤瓶中形成高压,从而保证后面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时,进入烧瓶中的氧气纯度较高。
3.对于止水夹3,一方面可通过压力调节控制喷泉的形态、喷射速度以及喷射时间,另一方面,万一系统内压过大,可进行减压。
四、优点
1.增强可视性
通过溶液颜色由红色到无色,气体的颜色在红棕色和无色之间的颜色切换,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其中的化学变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涉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减少污染
由于有毒的NO2和NO气体被控制在圆底烧瓶反复经历溶解-氧化-再溶解的过程,尤其是保持烧瓶中氧气过量的情况下,所有NO最终都会被氧化成NO2而被溶液完全吸收,因此做到了有毒气体在室内空气中的零排放,符合实验设计的绿色环保理念。(指导老师:李银秀)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EROIC AIRCRAFT CARRIER PILOT.doc
- Heterogeneous Vehicular Networks for Social Networks: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doc
- How critically analys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should beprovided in all organization.doc
- How to Learna a Foreign Language 如何学习一门外语.doc
- HPLC法同时测定补正片中虎杖苷、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的含量.doc
- HXD3B机车控制逻辑优化改进建议.doc
- IBM新云图.doc
-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doc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doc
-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分析.doc
- NT缓释尿素在辽宁省阜新地区花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doc
- O2O烧钱大战已成为过去.doc
- OA办公系统的安全探析.doc
- OA系统中关键数据库技术的研究.doc
- On Chinese Character.doc
-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doc
-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hesion Theory in Text Translation.doc
- On the Cultural Default in Literary Translation.doc
-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ode of Thinking.doc
-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Leads and Its Translation.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