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金”新希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地生金”新希望.doc

“土地生金”新希望   枇杷村的幸福嬗变   5月中旬的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金家湾聚居点,桃树、枇杷树郁郁葱葱,葡萄枝叶连片成荫,流青溢翠,一幢幢灰瓦白墙、飞檐翘角的二层小楼依山就势,房前屋后绿意盎然,部分还在建的小楼施工场面如火如荼,图书室、医疗室、健身场所、诚信商店、日间照料中心一应俱全,好一个媲美城市住宅小区的幸福新农村。   记者在枇杷村村支书杨彬的带领下,来到村民金光志家时,他正在干净整洁的客厅里看电视。金光志告诉记者:“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我家拆掉老房子可以获得七八万元的补偿,加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两三万元,这样算下来,165平方米的新房子我只用出三四万元。以前村里碰到下雨天就提心吊胆,生怕老房子被泥石流掩埋,现在总算踏实了”。   过去,金光志一家六口人只能守着3亩多地的豆角过日子,为了解决生活的困顿,金光志去南方打工,每年两三万元的收入,除去日常开销,一家人的生活仍然捉襟见肘,没有多大起色。   自去年底从山上搬下来,住进这安全、牢固的二层小楼里,金光志将家里的土地都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一亩每年能有680元的流转费。父母还到合作社里务工,每人每月收入近2000元。他自己在巴中经营一家小建材店,一年净赚两三万元,虽然收入与以往差不多,但含金量和性价比可是大相径庭,且种植琵琶、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收入还将会持续增加。同时,在家门口干个体户,不仅开销小,还能随时照顾家,小日子过得有些惬意,心情比以前开朗很多,精气神儿越发充足,笑容也愈发灿烂。   金光志一家的现状在枇杷村并不是个案,目前全村新村建设规划的三个聚居点中,能容纳110户搬迁户的金家湾聚居点已全部入住,规划入住35户的廖家碥聚居点已经完工,规划入住73户的陈家碥聚居点正在加快建设之中。   “如果不是得益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三大项目的叠加使用,我们村就不会有现在的漂亮模样。”向记者说起枇杷村的变化,杨彬格外自豪和自信。   事实上,枇杷村的幸福模样来自于整个村乃至巴中市用活了相关的土地政策。   扶贫蓝图插翅“腾飞”   巴中是秦巴山区、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有3个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区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长期以来,由于起点低、底子薄,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巴中山区多数耕地坡度陡、地块分散狭小,加之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当地老百姓守着好山好水却过着苦日子。   作为典型的贫困地区,“十二五”初期,巴中尚有上百万人居住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其中,30.89万户、113万人居住在危旧土坯房,生活环境、生存条件极差,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即便如此,巴中也有其较为明显的生态优势,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很大,如何盘活土地资源,如何用活土地政策,成为统筹城乡、脱贫攻坚的关键。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为贫困地区以用活用好土地政策为抓手、实现土地扶贫蓝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为支持巴中脱贫攻坚,立足巴中区域特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专门定身打造“可在省内跨县、市开展增减挂钩”等6条支持政策,围绕避灾搬迁难、住房改造难、产业增收难、资金投入难问题,积极探索做“活”土地文章,努力走出贫困山区以土地政策为抓手的土地扶贫新路子。   同年10月,国土资源部首次提出加大对扶贫开发和生态搬迁的支持力度,四川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共计28个县(区),在优先保障本县域范围内农民安置和生产发展用地的前提下,可将部分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挂钩使用。   由此可见,增减挂钩结余指标流转是一大创新。但是,新居怎么建、产业怎么兴、人往哪儿搬、钱从哪儿来?面对当前不少贫困山区易地扶贫搬迁遭遇难点和困惑,国土资源部门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政策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   据了解,巴中市农村宅基地量大面广,目前存量约425.73平方公里,人均占地约198平方米,其中有相当部分长期闲置、低效利用,实施增减挂钩的资源潜力较大。为支持“巴山新居”建设,巴中市自2012年正式增减挂钩试点,但困难不少。最初的调研发现,一些村是一幅房屋破烂、道路坑洼、土地贫瘠的景象;还有些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近半土地撂荒。   为此,巴中下定决心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即通过土地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还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改善了生产条件,整治效果比预想的还好。尝到了甜头,巴中各方的积极性更高了,自然又推动了农村土地整治的进一步开展。目前,巴中全市所有的“巴山新居”工程区域实现了农用地整治项目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