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足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doc

足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摘 要】 足痹为肢体痹之一,是按肢体部位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足痹相关论述较为丰富。通过对足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包括足痹的病名、足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足痹的论述及足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足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足痹;痛风性关节炎;跖底腱膜炎;肢体痹;风湿病(痹病);虚邪瘀;三级痹病;文献   足痹是以足部疼痛、肿胀、麻木,甚则活动不利、畸形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多因正虚邪侵,或损伤而致经脉闭阻,筋骨关节失养所致[1]。足痹为肢体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4]。历代文献对足痹有丰富的记载。本文通过对足痹文献的研究和梳理,使足痹理论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1 足痹的病名   足痹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论有“脚痹”“脚病”。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列有“足杂病”“脚弱(脚痹)”“脚肿”等。明清医家对本病论述更为详细。如明?朱??《普济方》专门列有“脚痹”“足痹”等。临床上依其发病特点,还有不同称谓。   1.1 足 痹 足痹病名首见于《内经》,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足阳明之下,……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论有足痹。宋?张杲《医说》曰:“足痹,痛掣不可忍。”《普济方》专门列有“足痹”。现代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最早独立章节对足痹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护预防等进行论述,完备其理法方药[5];《风湿病诊断治疗学》首次把足痹作为肢体痹之一进行论述。随后其后被多书所采用。   1.2 脚 痹 脚痹为足痹别名之一,首见于《诸病源侯论》。《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也论有脚痹。《针灸资生经》列有“脚弱(脚痹)”。《普济方》也专门论有“脚痹”。清?张璐《张氏医通》曰:“脚痹冷痛,或时哄热,不可屈伸。”另外,《类证活人书》《奇效良方》《古今医统大全》《医学入门》《万病回春》《景岳全书》《医部全录》等也论有脚痹。   1.3 足跟痛(脚跟痛) 足跟痛是本病常见症状之一,文献中多以此症状来称呼本病。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论有“足跟痛”。元?忽思慧《饮膳正要》论有“产后足跟痛”。朱震亨《丹溪心法》论“足跟痛”曰:“足跟痛,有痰,有血热。”《张氏医通》《类证治裁》《杂病广要》《经历杂论》等也论有“足跟痛”。另外,《圣济总录》《古今医统大全》《医学入门》《冯氏锦囊秘录》等列有“脚跟痛”。《杂病广要》列有“脚根痛”。   1.4 足心痛(脚心痛) 足心痛也是本病常见症状之一,文献中也有以此症状来称呼本病。如《针灸资生经》《崔氏脉诀》《普济方》《张氏医通》《杂病广要》等论有“足心痛”。《神应经》《针灸大成》等论有“足心疼”。《证治要诀》《证治准绳》《辨证录》等论有“脚心痛”。   2 足痹的病因病机   足痹初期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或跌打损伤等致血瘀痰凝阻滞足部经脉所致,以邪实为主;日久病邪深入,脏腑气血亏虚,足部筋骨失养,甚则涉及脏腑,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2.1 感受外邪 久居寒湿阴冷之地,或骤用冷水洗脚,履冰踏雪,寒湿侵袭足部,稽留筋骨,痹阻经脉而致;或溽暑熏蒸,湿热侵袭;或寒湿之邪郁久化热,而致足痹。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言脚下有结物,牢硬如石,痛如锥刀所刺。此由肾经虚,风毒之气伤之,与血气相击,故痛而结硬不散。”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曰:“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两脚痛。”宋?窦材《扁鹊新书》曰:“久立湿地,致寒湿之气,客于经脉,则双足肿痛,行步少力。”金?张从正《儒门事亲》曰:“……两脚麻木,恶寒喜暖者;内经曰:风寒湿合而为痹。”《仁斋直指方论》曰:“脚痛缓弱,患在风湿。”明?虞抟《医学正传》曰:“湿热下流,两脚麻或如火烙之热。”李?{《医学入门》曰:“盖麻犹痹也,……在足多兼寒湿。”龚信《古今医鉴》曰:“两足湿痹疼痛,或如火燎,从足附热起,至腰胯,或麻痹痿软,皆是湿热为病。”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曰:“湿之伤人也,先从足始,此则自下而之上。”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夫腿足痛,外感者,惟寒湿热风湿之流经入络。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2.2 正气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或久病伤肾,或久立远行,负重过多,或形体肥胖,积劳伤肾损骨,以致肾精亏虚,骨失所养而成足痹;或饮食劳倦伤脾,脾虚气血化生不足,或月经、胎产损血过多,或跌打损伤于外而气血耗伤于内,气血不足,则足部筋脉肌肉失养而痛,亦发为足痹;或正气亏虚于内,外邪侵袭,而致痹。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