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共3773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共3773字)

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共3773字) 本文 诸宫调以唱为主,据宋代王灼著《碧鸡漫志》卷二记载:“泽州有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既然“士大夫皆能诵之”,可见诸宫调这种说唱艺术在当时的文人阶层中是非常流行的。然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载:“‘诸宫调’的编写者大都不是文人而是民间艺人”。无论诸宫调的创作者及欣赏者是何人,我们从现存的诸宫调都不难看出,它的歌词内容是较文人化的,措辞也非常典雅,与通俗、朴实、简洁的民歌歌词有着很大差别。 诸宫调每段曲词唱完后有较短的说白,以便另起宫调接唱下去。曲词可长可短,比较灵活;又可用一、二套曲子连续演唱长篇故事,容量极大,状物写景,绘声绘色,语言通俗生动,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种说唱艺术,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现存的诸宫调作品只有三部:《刘知远诸宫调》为现存最早的一篇金代诸宫调曲词,《董解元西厢记》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诸宫调巨著,《天宝遗事诸宫调》仅余残曲,只剩数十套曲辞,因其数量少,故弥足珍贵。不少研究者对这三部作品进行了整理和校注,经过学者们数十年的努力,才使得这三部作品得以流行于世。诸宫调属于说唱文学,它本是供艺人作场时说唱用的底本,也是一种“话本”。明代以后,诸宫调不再在勾栏瓦舍中演出,没有人会按谱说唱诸宫调了,它的作品才由说唱文学变为案头文学。 鼓词的概念 鼓词是各种大鼓唱词的总称,又叫大鼓或大鼓书,一般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这种说唱形式的历史十分悠久,流行地区广阔。它是文学、音乐和表演三种艺术的结合,而且是以文学为主的说唱艺术。大鼓的演唱形式极为简单,一般都是一名演员,一名弦师。演员不化妆,也不用灯光、布景,只是身着便服或演出服登场。演员自己打鼓自己唱,同时打板,有弦师伴奏。板叫“节子板”,是用它来掌握拍节的。板有木质、铜质、铁质的等等。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也有配上四胡、琵琶等其他乐器的。 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瞽人(在民间表演说唱的盲艺人),孔子整理的典籍《诗经》中有关于“鼓”的记载,如“鼍鼓逢逢,蒙瞍奏公”,就与之相对应。而荀子的《成相辞》,托用了民间歌谣之曲调与形式,应是鼓词的雏形。曾在扬州、四川出土的两汉时期说唱陶俑、木俑也可说明此时期鼓词艺人的活动情况。鼓词的来源始于变文。到了宋朝,鼓词的名称开始使用。北宋赵德麟所写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据说为最早的鼓词始祖。到了南宋初期,陆游在他的诗歌《小舟游近村》中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以说是大鼓艺术最开始的形态了。 元代的时候,一些贫苦的人民或是落魄的文人在勾栏瓦肆中进行着说唱艺术的表演。明代末年的《大唐秦王词话》始名《词话》,实为鼓词。明末清初,贾凫西著有《木皮散人鼓词》,这是第一部以“鼓词”命名的作品。清代中叶以后,大规模鼓词的讲唱者逐渐减少,而“摘唱”的风气越来越盛。所谓“摘唱”,便是摘取大部鼓词中的精华部分来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 诸宫调与鼓词的艺术形式之比较 由上可知,诸宫调与鼓词皆为说唱相间、讲唱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以《刘知远诸宫调》和《绘图新编狸猫换太子包公出世说唱鼓词》为例,就二者在艺术形式上的异同作一探讨。 诸宫调主要是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鼓词在表演时多数是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歌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但也有仅用鼓板演奏的。 残本《刘知远诸宫调》一共用到14宫调58个曲牌(不包括重复曲牌),分别是:[商调]:<迥戈乐>、<玉抱肚>、<尾)。[正宫]:<应天长缠今>、<甘草子>、<文序子>、<锦缠道>、<尾>。[仙吕调]:<六幺令>、<胜葫芦>、<醉落托>、<绣带儿>、<恋香衾>、<相似会>、<整花冠>、<绣裙儿>、<一斛叉>、<整乾坤>、<尾>。[南吕宫]:<宫瑶台月>、<一枝花>、<尾>。[般涉调]:<墙头花>、<耍孩儿>、<麻婆子>,<沁园春>、<哨遍>、<苏幕遮>、<尾>。[歇指调]:<枕屏儿>、<耍三台永>、<遇乐>,<尾>。[商角]:<定风波>、<抛球乐>、<尾>。[黄钟宫]:<愿成双>、<女冠子>、<快活年>、<双声叠韵>、<出队子>、<尾>。[中吕调]:<安公子>、<柳青娘>、<牧羊关>、<木笪绥>、<拂霓裳>、<尾>。[道宫]:<解红>、<尾>。[高平调]:<贺新郎>。[双调]:<乔牌儿>。[大石调]:<红罗袄>、<玉翼蝉>、<伊州令>、<尾>。[越调]:<踏阵马>、<尾>。 《刘知远诸宫调》作为早期的诸宫调艺术形态,在“说”与“唱”的结构上,也显得较为原始一些。《刘知远诸宫调》的“说”“唱”结构是:每个“唱”段的曲牌只限使用一个宫调,每个“唱”段之间总有一个“说”的段落。“说”的段落长短并不一致,短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