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极中梯题稿.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对称四极剖面法 1.装置形式及ρs公式 A、B、M、N四个电极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对于MN的中点O对称分布,AO=BO,NO=MO,AMNB又称为“对称四极剖面法” 对称四极装置如图所示 可以将对称四极装置看作是两个三级装置的组合,因此,对称四极剖面法的测量结果和相同极距联合剖面法的测量结果存在以下关系,即: 对称四极剖面曲线等于相同极距联合剖面曲线的平均值。 对称四极剖面与联合剖面曲线的关系 低阻直立矿脉 (1)关于直立矿脉左右对称; (2)最小视电阻率r0, r1; 直立接触面——理论曲线 2.对称四极剖面与联合剖面曲线的关系 由图可见,对称剖面曲线的异常幅度和分 分辨能力均不如联合剖面曲线。但由于对称四 极装置不需要无穷远极、野外工作轻便、效率 高。在水文及工程地质调查中多用于面积性的 普查,探测基岩的起伏、构造破碎带及高阻岩 脉等。在合适的条件下还可以圈定岩溶的分布 范围及追索古河道等。   对称四极剖面装置主要是根据工作地区 基岩顶板的平均埋藏深度或疏松覆盖层的平 均厚度来确定。为了在同一剖面上研究两种 不同深度上的电性特征,通常可采用两种供 电极距(A1B1和A2B2)的“联合对称四极 剖面法”。   为此,应使A2A1MNB1B2之电极距与覆盖层的平均厚度(H)满足关系     A1B1=(2~4)H     A2B2=(6~10)H 测量电极MN,则应满足关系     MN≤ 1/3AB 对称四极剖面法视电阻率曲线定性分析图 高阻突起 3.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 对称四极剖面法存在的问题——多解性 如左图的中间上升段,可解释为:高阻基岩的隆起,也可以解释为低阻基岩的凹陷——多解性。 对称四极剖面法的缺陷! 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 解决方法 设计两个不同极距AB的对称四极装置,并保持测量电极MN极距不变,同时使用这两种对称四极装置进行测量的方法称为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 比较两个不同极距AB的测量结果即可解决对称四极剖面法的多解性问题。 设:大极距AB,视电阻率曲线rs;小极距A’B’,视电阻率曲线rs’。 极距↓,视电阻率↓,上部地层 电阻率下部地层,即为高 阻隆起! 极距↓,视电阻率↑,上部地层 电阻率下部地层,即为低阻 凹陷! 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应用 解决地质构造形态(背斜、向斜、断层位置等) 地质填图 圈定倾斜煤层的露头位置等 高阻异常?低阻异常? 横穿古河道的对称四极剖面rs曲线 1—砂砾岩;2—坚硬砂岩 此时以曲线的两个拐点作为河道宽。 4、对称四极剖面法的应用 确定浮土层下的基岩起伏 背景:右图为寻找沉积在基岩低洼处铝土矿的实例。基岩为古生代石灰岩、砂岩及玢岩,其电阻率为500一1800 Ω· m。在基岩洼地处沉积有中生代含铝土矿的沉积物,其电阻率很低,仅有20 - 30 Ω· m 。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岩石上还覆盖有电阻率为100 Ω· m的第四纪浮土层。 结论:在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上明显地表示出了低阻闭合圈的位置,根据低阻闭合圈的范围即可确定古生代基岩顶面洼地的位置。 确定灰岩基底起伏状况 背景:下图是某地岩溶区地层情况。 结论:由对称四极剖面法ρS剖面图可以看出,它清楚地反映出灰岩基底起伏状况。灰岩中的岩溶漏斗因被低阻沉积物充填,所以剖面图ρS曲线反映出的低阻部位恰好与岩溶漏斗对应。 对称四极剖面法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背景: 下图为某地寻找页岩及大理岩接触界线的ρS剖面平面图。由于页岩的电阻率远小于大理岩的电阻率,这就为利用电剖面法寻找它们的接触界线创造了条件。 结论: 由图可见,当测点由页岩区进入大理岩地区时, ρS曲线发生跃变,而在页岩及大理岩地区ρS曲线比较平稳,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ρS曲线跃变的特点划出两种岩层的接触界线来。 九、中间梯度法 AB取值较大(一般AB=70~80H)H为覆盖层厚度,观测时,AB固定,MN在AB中间1/3~1/2处逐点移动测量,记录取MN中点,测完该地段各测点ρs值后,再移动AB电极,继续在其1/3~1/2段内进行测量,AB电极移动前后,两个地段的衔接点需重复观测,为提高效率,MN也可以在平行主侧线进行观测ρs,但两侧线相距小于或等于AB/6,装置系数如下: 每次测量时装置系数K相同吗? 特点: ①AB中间1/3段可认为平行地面均匀电场 ②克服供电极附近电性不均匀的影响 ③ ρs曲线必然反映介电异常 ④工作效率高 ⑤衔接点重复观测易脱节,使ρs不圆滑 ⑥MN靠近A、B勘探深度略有变浅 1、球体上的中间梯度ρs曲线 r0 ρ2 ρ1 u12=10 u12=0.1 (1) ρs异常剖面曲线特征 ①低阻球体,在球心正上方ρs出现极小值,两侧有ρs ρ1的极大值。 ②高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