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克概论 张掖风湿病颈腰椎病医院 李 威 一、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细胞代谢异常和器官功能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休克的共同病理改变: 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细胞代谢异常和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的最终结果: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 (四)神经源性休克 (五)过敏性休克 二、休克的分类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循环血量的急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绝对不足—组织灌流不足、弥漫性缺血缺氧。 1)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血管内容量减少引起休克。显性失血和非显性失血。 2)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主要是血液和血浆丢失、体液渗出,导致低血容量引起休克。或液体存在于第三间隙。 二、休克的分类 (二)感染性休克 机体发生全身性感染—血管内皮损伤及炎性介质释放—血流动力学紊乱—器官灌流不足、组织缺氧。 (三)心源性休克 心脏疾病本身或机械性因素—造成心脏泵功能衰竭。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外伤、术后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 神经损伤或麻痹—支配区的血管失去神经控制—血管阻力降低、舒张—心排量降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五)过敏性休克 机体对抗原产生急性、全身的变态反应、过敏—呼吸循环衰竭。过敏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组胺,多肽—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可突然死亡。如青霉素过敏。 二、休克的分类 (一)微循环变化 1.微循环收缩期 代偿阶段:早期-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进行代偿调节: 1)主动脉弓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交感—肾上腺轴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释放,心跳加快,心排量增加-维持循环稳定。 2)选择性收缩外周血管,皮肤、骨骼肌及内脏小血管,保证心脑血管重要脏器有效灌注。 3)内脏小动、静脉血管平滑肌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和后括约肌相对开放,“只出不进”,外周阻力、回心血量增加 4) 此时组织低灌注、缺氧,如去除病因,积极抗休克,常可纠正。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微循环变化 2.微循环扩张期 失代偿阶段: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大量开放—组织灌注不足加重,缺氧、乳酸堆积,舒张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后括约肌收缩(只进不出)—血液滞留,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降低回心血量——心排量下降——心脑灌流不足,休克进入抑制期。 此时微循环的特点是:广泛扩张 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微循环变化 3.微循环衰竭期 不可逆阶段, 滞留的粘稠血液酸中毒环境处于高凝状态— 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溶酶体破裂,释放酸性水解酶、细胞自溶——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及多个脏器功能受损。 此时微循环的特点是:细胞代谢、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严重的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弥漫性DIC。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二)体液因子和代谢的改变 1.与休克相关体液因子的变化 机体受打击——应激反应——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激素、生长激素 作用: 1)增加机体保护作用,增加心率、收缩力,缩血管保 灌注,水钠潴留维持血容量及有效循环血量,促进代谢 2) 广泛产生炎性因子,引起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损伤器官,影响代谢。如: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1,IL-2,IL-6等。 代谢的变化 3)蛋白质分解增加,糖原分解增加。乳酸增加—代谢性酸中毒,细胞死亡。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对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 1.心脏:早期心率加快,收缩力加强;后期灌注不足,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2.脑:早期血流无影响,最终脑缺氧,不可逆损害,昏迷死亡。 3.肺:缺血,低氧血症,肺泡损害,间质肺水肿,ARDS. 4.肾:早期血流量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最终缺血引起急性的肾衰。 5.肝脏:早期血糖升高,糖原分解,晚期酸中毒,肝衰竭。 6.胃肠道:缺血肠麻痹,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 最终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性激素引导下的月经周期变化及临床意义-业务学习精选.ppt
- 沙漠掘金天气预报精选.ppt
- 性能测试及LoadRunner入门培训-张小燕精选.ppt
- 比例中项黄金分割题稿.ppt
- 沙溪中学安全主题班会精选.ppt
- NJP1500C(D)、2000C(D)系列全自动胶囊填充机说明书题稿.doc
- 2016高考第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案.ppt
- 比赛场次题稿.ppt
- NMON使用说明题稿.docx
- No.3湿型砂混砂批料的自动控制-关于混型砂的混砂工艺-高密度湿型的型砂性能要求题稿.doc
- 道路水稳层施工方案.docx
- 《第12课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docx
- 《第7课 戊戌变法》(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docx
- 基于物联感知技术的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研究进展.docx
-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导师工作压力现状与对策.docx
- 人生九问:过好一生的九大智慧_随笔.docx
- 工作总结中个人缺点和不足范文.docx
-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docx
- 《主题9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中图中华地图版.docx
- 2024年粤沪版初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