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意见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 药物肝毒性是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监测的问题。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其中,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约占报道病例数的90 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也是临床医师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风险问题。 一、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定义和分型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病程一般在3个月以内,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病程较长,可超过1年。 根据用药后发生血清生化检测异常情况,将肝损伤定义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结合胆红素(CB)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或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同时升高,且其中至少有1项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 根据用药后血清酶升高的特点,采用国际共识意见的分类标准将药物相关性急性肝损伤分为3种类型。 ① 肝细胞性损伤(hepatocellular i~ury):主要表现为ALT水平明显升高,常先于TB水平升高和显著大于ALP升高水平,其临床诊断标准为血清ALT 升高至少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血清ALP正常;或ALT/ALP升高倍数比值≥ 5。 ②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cholestatic liverinjury):主要表现为ALP水平升高先于转氨酶,或者ALP水平升高比转氨酶水平升高更明显,其临床诊断标准是血清ALP活性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血清ALT正常;或ALT/ALP升高倍数比值≤ 2。 ③ 混合性肝损伤:即血清ALT 和ALP水平同时升高,其中ALT水平升高必须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ALT/ALP升高倍数比值在2~5之间。 在药物诱导的肝细胞性损伤时,有明显临床意义的肝脏血清检测情况是: ①ALT水平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8~10倍,可明确肝脏实质细胞受到损伤。 ② 药物诱发的肝细胞性黄疸预后较差,其血清检测征象是用药后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和TB高于正常上限2倍,而血清ALP正常。 ③ 既往无肝硬化,在26周内出现肝功能恶化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5)及任何程度的意识改变(肝性脑病),则定义为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有紧急肝移植的指征。 二、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线索及其诊断标准? 1.是否完全排除肝损伤的其他病因? ? 应追问患者既往有无肝脏或胆道疾病史以及嗜酒史。需通过多种检查手段,仔细分析排除现症肝损伤是否因为肝炎病毒(包括HAV、HBV、HCV、HDV、HE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胆道病变、酒精性肝损伤、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或代谢性肝脏病变、职业或环境毒物所致的肝损伤等。? 2.是否具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血清学指标改变的时序特征? 药物暴露必须出现在肝损伤发生前,才能考虑药物诱发肝损伤。 3.肝损伤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特征? 临床诊断标准 ?① 有与药物性肝损伤发病规律相一致的潜伏期:初次用药后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一般在5~90 d内,有特异质反应者潜伏期可 5 d,慢代谢药物(如胺碘酮)导致肝损伤的潜伏期可 90 d。停药后出现肝细胞损伤的潜伏期≤ 15 d,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潜伏期≤ 30 d。 ② 有停药后异常肝脏指标迅速恢复的临床过程:肝细胞损伤型的血清ALT峰值水平在8d内下降>50%,或30d内下降≥50%;胆汁淤积型的血清ALP或峰值水平在180d内下降≥50%。 ③必须排除其他病因或疾病所致肝损伤 ④再次用药反应阳性;有再次用药后肝损伤复发史,肝酶活性水平升高至少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①+②+③,或前三项中的两项符合,加上④,均可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潜伏期。即服药前已出现肝损伤,或停药后发生肝损伤的间期 15 d,发生胆汁淤积型或混合性肝损伤 30 d(除慢代谢药物外)。 ②停药后在胆汁淤积型中,血清ALP或TB峰值水平在180 d内下降 50% 。 ③ 有导致肝损伤的其他病因或疾病的临床证据。 如果具备第③ 项,且具备第①、②项中的任何1项,则认为药物与肝损伤无相关性,可临床排除药物性肝损伤。? 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 贯彻少而精的合理用药原则,慎重使用和及时停用可能具有肝毒性的药物,是防治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对策。如果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肝损伤症状或(和)肝脏血清生化检测异常,继续用药有可能导致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