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热-干燥2014-2015-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热-干燥2014-2015-1

实验四 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正常条件下空气与铜管内壁间的对流传热膜系数α 2.测定强化条件下空气与铜管内壁间的对流传热膜系数α 3.回归两个条件下关联式中的参数A、m(n取0.4) 二、实验原理 间壁式换热器目前在工业上应用最多,其传热过程都是由壁内部的热传导和壁两侧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组合而成。无论设计还是使用换热器,都离不开这个组合传热过程中的传热系数K,其倒数1/K称为总热阻。总热阻主要由壁外侧热阻、壁热阻、壁内侧热阻三个串联环节叠加而成(可能还有污垢热阻),因此当三者有较大差异时,总热阻将由其中最大的热阻所决定。 本实验选用最简单的套管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管内走冷流体空气,管外走热流体100℃的蒸汽,管材质为黄铜,内径20mm,壁厚mm,有效长度1.m。该换热过程壁内侧热阻1/α远远大于壁及外侧热阻,因此传热的关键问题是测算α。 1、实验测定方法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变换得到: 根据热量恒算得到: 以上两式联立,加之实验测得部分数据,即可求得α。 2、因次分析法 经过大量实验后得到的平均数据,因此通过本实验数据可以验证参数的准确性。 验证A、m的方法:以lgNu/Pr0.4为纵坐标,以lgRe为横坐标作图,根据斜率和截距即可求得A、m,与经验数据对比即可。空气流量采用孔板流量计测量,V=26.2×ΔP0.54,m3/h,ΔP单位为kPa。空气定性温度为:t=(进口温度+出口温度)/2 实验时,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冷空气又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换热器内管,并与套管环隙中蒸汽换热。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放空阀门用于排放不凝性气体。 四、实验步骤 1. 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约占液位计高度4/5左右; 2. 开总电源,开加热器,开仪表开关,约30分钟套管间充满水蒸汽; 3. 全开流量调节阀,启动风机,调节频率50Hz,预热约5分钟; 4. 间隔4Hz由大到小改变空气流量,孔板压降最小值大于0.1kPa,每个点稳定约2分钟后记录数据; 5. 加入静态混合器进行强化传热实验,方法同上。 实验六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洞道式干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学习测定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特性的实验方法;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2、被干燥物料的重量G 3、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 4、恒速阶段的对流传热系数α 5、式样放置处空气流速的计算,由节流式流量计的流量公式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可推导出: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将湿润的工业呢,悬挂于干燥室内的料盘,干燥室其侧面及底面均外包绝热材料,防止导热影响。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电加热器,经加热的空气流入干燥室,加热干燥室料盘中的湿物料后,经排出管道通入大气中。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失去的水分量由重量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并由智能数显仪记录下来。 四、实验步骤 1. 按下电源开关的绿色按键,再按变频器开关(RUN/STOP),开动风机。2. 调节三个蝶阀到适当的位置,将空气流量调至指定读数(1.05-1.15)。3. 在温度显示控制仪表上,利用(<,∨,∧)键调节实验所需温度值(60℃)(SV)窗口显示,此时(PV)窗口所显示的即为干燥器实际干球温度值,按下加热开关,让电热器通电。4. 干燥器的流量和干球温度恒定达5分钟之后(按下加热开关后半小时左右),即可开始实验。此时,读取数字显示仪的读数作为试样支撑架的重量(GD)。5. 将被干燥物料试样从水盆内取出,控去浮挂在其表面上的水份6. 将支架连同试样放入洞道内,并安插在其支撑杆上。注意:不能用力过大,使传感器受损。7. 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并记录显示仪表上的显示值。然后每隔一段时间(3分钟)记录数据一次( 记录总重量和时间 ),直至同样的时间下重量的减少是恒速阶段所用时间的8倍时,即可结束实验。注意: 最后若发现时间已过去很长,但减少的重量还达不到所要求的克数,则可立即记录数据。(3分钟内减少0.1-0.2克)干燥实验装置实验原始及整理数据表 空气孔板流量计读数R: kPa 流量计处的空气温度to:℃ 干球温度t:℃ 湿球温度tW:℃ 框架重量GD:g 绝干物料量GC:g 干燥面积S:m2 洞道截面积:m2 序号 累计时间 总重量 干基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干燥速率 T(分) GT(g) X(kg/kg) XAV(kg/kg) U×104 [kg/(s·m2)] 1 0 2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