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地方教材(九年级)分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浦人宴请的“食俗” 石浦人好吃又好客,长期的宴请活动,形成了良好的“食俗”。石浦人逢年过节,生小孩、做寿,生意上的洽谈和朋友亲戚间的沟通交流等,都会进行宴请。 ??? 请客要办筵席,它是烹饪技艺的集中反映,也是饮食文明的表现形式。它是吃的艺术,食的礼仪,因此在筵席设计时要力求表现目的和主题,并创造一定意境,使客人们的饮食充满情趣。通常,石浦人请客前的筵席设计,会精心编排一张“菜单”,通过菜单可以反映宴请的菜点数量、组合搭配、烹制方法、风味特色、礼仪规格等。菜单更是一种饮食文化,一张设计、书写很完善又透着高雅之气的菜单,会给人以愉悦之感。 ??? 我们知道,每一首乐曲,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音乐中的节奏形成了一定的韵律之美。而每一桌筵席,有三十多只菜,有冷盆、有热炒;有主菜、有茶点;有酒饮,有热汤;先上什么,后上什么,哪些菜要快上,哪些菜要慢上,都有一定的次序程式,带有韵律的节奏美,决不可以胡乱来。石浦人的筵席一般是酒饮、菜肴、面点、水果四类的集合。在每一类之间,每一道菜之间,以及在总体上都受到形式美法则的指导。通常上菜的次序,虽略有不同,但一般是:冷盆、热炒、大菜、汤菜、餐点、水果等。上咸鳗则表示菜已全部上齐。 ??? 石浦筵席的上菜次序普遍遵循以下六点:一、先冷后热。冷菜其性清凉,慢慢品尝不会变味,节奏是缓慢的;而热菜上桌以后,就要即食,节奏加快,不然会变凉变味。二、先主后次。热菜中皆有主菜,或称为大菜,鲍鱼席中鲍鱼为主菜;鱼翅席中,鱼翅为主菜。首先上主菜,然后上其它菜。但第一道菜,必是鲜美的“鱼捶面”。三、先荤后素。荤素搭配,营养合理,是筵席设计的一条原则。先品醇厚的荤菜,令口舌生辉,食欲增加,但油腻较重吃过以后,上清淡素菜使眼目为之一新,人的口感得到调和。四、先咸后甜。这是人们口味的习惯,顺乎口感,也有促进食欲的好处。五、先菜后点。筵席开始,饮酒吃菜;筵席接近尾声,配汤食点;筵席中途,先菜后点,可间隔上桌。六、先菜后汤。整桌筵席以汤菜、水果作尾声。酒在筵席中有锦上添花的妙用,筵席菜中的先后次序,往往围绕酒做文章。先上冷盆是为了劝酒,后上热菜是为了佐酒,再上甜羹是为了解酒,最终备菜点水果是为了醒酒。考虑到饮酒时吃菜较多,筵席的调味总体要偏淡些,而且松脆香酥的油炸菜、汤汁、果羹、青菜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做到和谐适中。 ??? 石浦人宴请中的一些食俗,是一种传统饮食文化的体现。 研讨与练习: 1.为什么说石浦人宴请中的一些食俗,是一种传统饮食文化的体现? 2. 第2 段首句“我们知道,每一首乐曲,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音乐中的节奏形成了一定的韵律之美。”有什么作用? 3.如果有游客到石浦来旅游,你会如何向他介绍石浦的“食俗”,请你写一段200字以内的 介绍词。 石浦渔区的传统祭海方式 一年一度的中国开渔节必定少不了具有浓郁象山渔区民俗特色的祭海仪式。随着开渔节的举办,祭海民俗得到了深入挖掘并成为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张靓丽名片。据考证,象山祭海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基,其传统的祭海方式很有特色。 ??? 石浦文化馆副馆长解亚萍对象山祭海有着多年的研究,她介绍说:“象山祭海”是象山渔民传统民间海事活动积累的精神产物。有俗话说,渔民出海是“一只脚踏在棺材里,一只脚踏在棺材外”, 与大海相依的渔民经常处于“危险”之中,岸上亲人也因此经常处于惊骇之中,所以,祈求神灵护佑成为他们惟一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于是就有了“拜船龙”、“开洋节”、“谢洋节”、“祭小海”、“太平节”、“祭鱼师”等民间祭祀活动,石浦渔区尤为盛行,现已沿袭为民间的习俗。 ??? “拜船龙”又有人称之为“船头祭”。据石浦东门渔村老渔民奚阿宝、称乾初等回忆:他们听前辈人说,过去渔民把渔船称为木龙,有了渔船就开始有了“拜船龙”。“拜船龙”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仪式举办时间一般都在上午涨潮时,希望财源随潮滚滚而来。供品摆放在船头的甲板上,船主或船长点上三支香,面向船头,边拜边念,希望船龙爷保佑一帆风顺、满载而归。酒过三巡,烧上经,把酒洒在船头一周及船头两边的海里。 ??? “开洋节”、“谢洋节”也是过去象山沿海地区渔村颇为流行的传统民间风俗,是渔村一年中的盛事。据石浦镇东门渔村吴富清、周宗明、吕通伟等老渔民回忆,他们曾听祖辈人讲,在唐朝渔民就有了“开洋节”、“谢洋节”。 开洋节大约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下旬举行,因这个季节正是捕大黄鱼的季节,以保平安、丰收。而“谢洋节”则是捕大黄鱼季节结束后,约在每年的六月下旬,不管丰收与否,船主各自都要到庙里祭拜,丰收的表示谢意,同时希望下次也能有好的收成。收成差的则希望下一次能仓满船满。开洋节必须选择在涨潮时分进行,祭祀地点设在庙里,设供品,吉时既到,红烛高烧,主祭船主上香献爵,跪拜,礼成后还请“菩萨”上船,引路灯笼挂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