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地理一轮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球的圈层练案课件.ppt

高考地理一轮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球的圈层练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地理一轮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球的圈层练案课件

练案5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 本练案共13小题,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2.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的主要环节是()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径流 3.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 A.搬运、沉积过程 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 D.变质、沉积过程 4.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1—4.ACBB(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征。依据图示可以推知:①圈层为水圈;②圈层为大气圈;③圈层为生物圈;④圈层为岩石圈。第1题,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第2题,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圈中的水进入大气圈层的主要环节是蒸发,降水环节主要是水从大气圈进入水圈,水汽输送和径流只是水圈中发生位置移动。第3题,岩石圈层的“矿物质”通过侵蚀、搬运过程进入水圈。风化和沉积过程仍然是在岩石圈中进行,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第4题,四个圈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地球的外部圈层指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图1.1-5-10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5—8题。 5—6.CB(第5题,整个大气圈的温度并非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②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圈层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发源地;④圈层为外核,为液态物质。第6题,⑤圈层是内核,受为液态物质的外核影响,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7—8题。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1-5-11,回答9—10题。 9—10.BD(本题考查学生对大气垂直分层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由下往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导致其升温;高层大气变化稍微复杂一点,随高度上升,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中曲线相似的情况下,要从其温度值加以判别。电离层位于70—500千米的高空,主要原因是高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11.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1.1-5-1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12.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6分) 材料一2010年玉树地震相关资料。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试简述其研究原理。 (3)在图1.1-5-14中,0千米表示_____(面),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 13.地球内部圏层示意图1.1-5-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极点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0°,可知太阳直射20°N,由北京时间5点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35°W。第(2)题,由北京时间为5点,可求出零点所在经线为45°E,故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从45°E向东到180°。第(3)题,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冬季,圣地亚哥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多雨,美国东南海域多飓风活动。第(4)题,NA经线为零点所在经线为45°E;AB中点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第(5)题,此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第(6)题,N与AB中点的连线为地轴,经过AB中点作地轴的垂线为赤道,极点太阳高度为20°。] * *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1.1-5-9,回答1—4题。 5.下列有关地球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大气圈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