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5-4-日本地方政府促进非营利组织协力之理想与现实-2012.pdf

5-4-日本地方政府促进非营利组织协力之理想与现实-2012.pdf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4-日本地方政府促进非营利组织协力之理想与现实-20125-4-日本地方政府促进非营利组织协力之理想与现实-2012

政治科學論叢∕第五十一期∕民國 101 年3 月∕頁91 ~128 ? ** 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地方政府促進非營利組織協力之理論基礎與具 體作法,探討當治理觀點運用在地方政府層次時所帶來之轉變與可能產 生之影響,並透過資料的蒐集分析來瞭解其施行的成果與困境,期望藉 此提供我國地方政府今後在建構非營利組織發展環境時的參考與借鏡。 研究結果發現,日本地方政府促進非營利組織的具體作法可分為協 力事業法制化、協力參與環境的整備以及誘因制度的創設三大項。整體 而言,這些促進方式雖涵蓋各種面向,但部分作法在實施一段時間後卻 發現部分成果不如預期,並呈現出理想型協力和現實型協力之矛盾、中 介支援組織的經營問題,以及融資制度、基金制度和事業提案制度等實 施困境。不過,日本經驗卻也在「新公共」觀念的認知與建立、協力的 制度環境之整備、協力的參與環境之建置,以及多元靈活的協力誘因制 度等方面帶給我國新的啟示與參考。 ? 本文初稿曾發表於2011 年6 月3 日台中東海大學公共管理暨政策學系舉辦的「都 會治理與第三部門發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感謝評論人東海大學社工系簡 春安教授所給予的建議。又,本文為國科會計畫「日本地方政府促進非營利組織協 力之理論與實證研究」(NSC-97-2410-H-305-066-MY2 )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衷心感 謝兩位匿名審查人所提供的精闢指正與建議,才能使本文更加完整。當然,本文若有不 妥或錯誤之處,仍由作者自行負責。 **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E-mail: susin@ .tw 。 收稿日期:100 年7 月14 日;通過日期:101 年3 月29 日 92 日本地方政府促進非營利組織協力之理想與現實 林淑馨 日本自從小泉純一郎組閣以來,「新公共」一詞就經常和非營利組織 相伴出現。即使之後政權輪替,改由民主黨執政,鳩山首相在發表施政演 說時依然強調「新公共」的重要性,甚至召開「新公共」圓桌會議(原田 晃樹等,2010 :47 )。由此顯示,日本政府對此概念的重視。 簡單來說,「新公共」是指公共服務或事務不再僅由政府單一部門負 責供給,包含非營利組織在內的多樣民間主體皆可成為「新公共」的供給 者。所以,隨著「新公共」概念的盛行,為了實現其理念,政府和民間的 協力乃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1 尤其是非營利組織因有公 益與不從事盈餘分配的特質,且多數具有區域特性,對於地方公共事務與 區域民眾的需求相當瞭解,因而被視為是能與政府共同推動協力事業的最 適夥伴。 此外,日本自2000 年開始實施地方分權改革,地方政府的處理權限雖 因而提高,但受到預算、資源與經驗不足的限制,如何因應並滿足民眾對 公共服務品質與內容的多元需求,則成為地方政府的新課題。而非營利組 織因有上述之特性,或許能彌補並解決地方政府在人才、經費與專業等方 面缺乏的困境,進而提升公共服務的品質與效率。這對於常限於財務困境 的非營利組織而言,應也能藉由與地方政府的協力,來減輕組織財源不穩 定所帶來之營運壓力。 然問題是,協力概念多強調「目標的共有」與「對等之地位」,政府 部門和非營利組織無論在組織的存在目的或服務供給對象上皆有顯著之差 異, 且政府部門多以非營利組織的主管和監督機構自居,雙方在從事協力 時如何維持對等之地位?政府部門是否採用哪些特殊的制度與方法,藉以 1 在我國與歐美,第三部門與非營利組織一詞是混合使用,都是指「介於公部門與私部 門之間不以營利為目的之組織」,但在日本,第三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在概念上是全然 不同的,兩者之間有很明確的區隔。前者是指「由公共團體(地方自治體)和民間團 體共同出資,採股份公司型態,共同經營的組織」,最早使用於第三部門鐵路,而後 者乃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之私人且自主性的組織」,等同於我國的非營利組織概念。 政治科學論叢∕第五十一期∕民國 101 年3 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