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土家族传统节庆习俗
少数民族土家族传统节庆习俗
土家族的节日盘点
一、年节(春节)
土家族聚居区近邻湖湘楚汉,历代以来受汉文化影响大,又以自己的文化影响汉文化。在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的节庆活动中,吸收他民族文化,而又突出独创,彰显本民族风习的文化特色。
春节是汉族等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一些少数民族也过春节,惟有土家族别出心裁,将春节改良成自己的年节,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叫做过“赶年”。传说,古时候土家族人在临近春节之际受朝廷之命出征,爷娘妻子聚集相送,人多场合大,用大甑子蒸饭蒸大坨子肉,为了赶时间,将多种蔬菜合在大锅里做成“合菜”为年菜,受命出征的全体官兵和村寨男女老少提前一天一起过年。吃过年饭后,官兵出征,适时抵达前线,打了大胜仗,立下战功。土家族世世代代提前一天过年,而且一般是早晨过年,凌晨抢早,每个家庭那怕只有一两个人也用甑子蒸年饭蒸大坨子肉,做“合菜”,纪念出征和得胜,世代相沿成习,意即过自己的春节。谁家如有人在那一年中去世,还要提前一天过年,以示祭奠怀念。一般在大年初二以后的日子给岳家家婆家拜年,如果哪个亲戚家头一年中有人去世,众亲友提前在正月初一给那家拜年,以示纪念。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事实上是春节的延续。同历史上元宵节一样,长阳的元宵节也以张灯和观灯为主要内容,气氛尤其热烈。
因长阳是山区的原因,受到条件的限制,花灯制作的种类并不多,不象《长阳南曲·数灯》那样,一下数了99种,那只能是民间艺人的夸张。常见的是大红瓜灯、六角宫灯、莲花灯、兔儿灯、走马灯等。
城乡最热闹的游艺活动是舞龙灯、玩狮子、跑竹马、玩蚌壳精和划采莲船等。龙灯制作分青、黄、赤、白、黑五色,节数有九、十一、十三之分。表演花样有[二龙戏珠]、[云龙翻身]、[玉龙盘柱]、[金龙摆尾]、[四门穿花]等。表演最热闹的是五龙俱出,互斗雌雄,至时,大鼓大锣响彻天外,鞭炮雷鸣声震屋宇,声势格外壮观。据故老相传,县城龙舟坪时谣有“东门的青龙西关外的白,何家坪的‘黑臊牯’撩不得”之说。乡间,也有玩“草把子龙”的,俗称“瘟灯”,用茅草扎成。还有玩“板凳龙”的,即在板凳上装一龙头龙尾,一人手执凳脚而舞之,这些龙灯,小巧灵便,亦极富魅力。
三、舍巴日
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三到十五,土家族人举行盛大的“舍巴日”。“舍巴”,土家语意为祖先;“日”,土家语意为做,汉语意译为敬祖先,通常称为摆手节。男女老少汇聚摆手堂,庄严隆重地举行祭祖活动。然后,敲起大鼓,一支支摆手队伍入场,唱摆手歌,跳摆手舞,表现历史传说、英雄故事、民族迁徙、狩猎征战、农耕纺织、日常生活,等等。小规模的小摆手一村一寨几十人,大规模的大摆手活动汇集湘鄂川黔四省几十县数万人众,持续三天三夜或五天五夜,有的七天七夜。土家族过年并春节期间摆手舞活动的隆重热烈盛况,是城乡汉族等民族的春节和闹元宵等活动无法企及的。
四、土地节
时在二月初二日,俗传为土地生日。古代称“社祭”,社即社神。在长阳,每逢社日,则兴“闹土地会”。但是,这种有一定规模的村社活动到民国年间已经消亡了,仅仅在民间还可见到这种古俗的遗存,即人们多于这一天家家整治酒肉,分散到土地庙上供,敬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祈求风调雨顺。此外,无子之家也就此求育。然后,回家享用“牲醪”。此间,往往也有乡邻亲友三五不等,人们俗称“吃春酒”。
清明节
在长阳,清明扫墓是一项重要礼俗活动。清明当头,更属农忙时节,依时,“乡人采‘雨前茶’,插‘清明秧’。遇雪曰‘桃花雪’。谚云:‘贫人休听富人哄,桐子开花下谷种’……是月,旱苗草生须薅,曰‘薅头道草’。苗初长去其太密,曰‘破苗’。”
六、牛王节
四月八,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土家族农耕为业,爱护和心疼耕牛。据传说,洞庭湖对岸有仙谷,土家先人冒险渡湖,欲获取谷种,他们舍生忘死、屡败不息的精神感动了湖中神牛,它游到湖对岸,在谷堆中滚了几滚,身上沾满仙谷,送给土家人。此举触犯天条,玉帝在四月初八那天将神牛贬下仙界,让它犁地,只能吃草。牛王下凡以后,吃的是草,献出血汗,勤勤恳恳耕耘田地,为人们减轻劳累,帮助人们夺取好年成。土家族人将四月初八定为牛王节。在春耕大忙之际为耕牛放一天假让其歇息,给耕牛梳理打扮,煮大锅饭喂牛,还喂以鸡蛋炒饭和泥鳅等物,唱《祝牛王词》,歌颂牛的功德。家家户户杀鸡宰鸭,磨豆腐,打粑粑,热烈喜庆,过一个热闹的节日,如同过年。
七、小端午和大端午
土家族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小端午,本民族在五月十五过大端午。除了划龙舟比赛、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蒿等节庆活动,还要给岳家家婆家拜端午,隆重热烈,亲情融融。端午节一应习俗均照节礼如仪。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一般的是,不是一过了之,而是过了初五的头端阳以后,还有十五的大端阳和二十五的末端阳。三个端午节中除大端阳、末端阳不再悬艾、挂菖蒲外,一应节日饮食如旧。
八、六月六
传说历史上的六月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