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0课《六国论》教案3.doc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以史论政,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领会作者反对屈辱求和的、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思想;
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
背诵全文;
掌握多义词“非”、“或”、“得”、“相”、“势”。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讲析课文第一、二部分。
教学过程
1、解题,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六国论,即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为了突出六国,宾语前置。
关于苏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洵二十七岁时,应试不中,便焚毁了过去所写的文章,发愤读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赏识。苏洵十分关心政治,他的文章,大多针对时政有感而发。
写作背景: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后称为辽)大举入侵,宋真宗认为“兵不利、战不善”,不敢抵抗,与契丹订立“澶渊之盟”,答应送给契丹“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在契丹的要挟下,结果修盟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叶三万斤。北宋统治者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是颇为相似的,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2、讲读一、二段。
文言实词:破、起、使、与、败(课后题)
力、思、弱、终、远、速、爱(课内讲)
(一)1、学生讲讲词句(第一段),教者纠正。
2、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它的根据是什么?
(见板书)
3、由于事实上六国并非全都赂秦,所以,作者主动设问并加以回答来堵塞漏洞,显示了论证的严密性。
4、齐读第一段,根据板书初背。
(二)1、教者讲解词句,板书多义词“思”的例句。
2、提问:本段可分几个大层次?(见板书)
3、问:这一节论述了什么问题?它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这一节剖析了韩、魏、楚三国赂秦而亡的情况,从正面论证了赂秦必亡的道理。在这一节里,作者运用史实,对第一段的“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作了充分的论述。是从赂者这方面论证了六国的破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总论点。
4、分层朗读、齐读、背诵。
板书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多义词:
大欲大患 1、思厥先祖父(思考,想)
赂秦力亏 固不在战 强弱胜负 2、蜀人追思亮(怀念)
破灭之道 奉之弥繁 不战已判 3、弦弦掩抑声声思(思绪。sì)
侵之愈急 4、今我来,雨雪霏霏(语气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析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三段。
1、多义词:远、速、终、力、爱。
2、这一段写不赂秦的国家有几种情况?作者分几层论述的?
(见下板书)
3、这一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
紧扣第一段中“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来论证的,这们就使“弊在赂秦”的论据充足有力,因而,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具有无可驳驳的逻辑力量。
4、分层朗读,背诵。
二、讲读第四段。
1、这一节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此节为结论部分之一,第一句紧扣上文,用假设句正面提出自己的奖励谋臣,礼遇奇士,合力抗秦的设想,认为如果当时能够这样做,恐怕秦国就会“食之不得下咽”了。接着用转折句揭开“赂秦”的病根--“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这是点睛之笔,千锤打锣,全在这一锤定音!它照应开头的“弊在赂秦”,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句话,是直接对北当权者的进言。
2、齐读,背诵。
三、讲读第五段。
1、这一节也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它起了什么作用?
篇末点题,说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苏洵写《六国论》目的在“论”不在“史”,他是借史论政,用的方法讽谏北宋统治者对辽和西夏屈辱求和政策,希望以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为鉴戒,正如清代朱川评论此文时说的:“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刺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可谓深谋先见之智。”
2、读、背第五段。
总结本文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第23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学案 岳麓版必修3.ppt
-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作业.doc
-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教案.doc
-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作业.doc
-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作业.doc
-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 教案.doc
-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岳麓版必修1).ppt
- 2014年高中历史复习配套课件: 第六单元《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岳麓版必修1).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作业.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作业.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0课《六国论》教案5.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0课《六国论》教案6.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0课《六国论》教案8.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1.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2.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3.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4.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5.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6.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 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7.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