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问题的历史学思考——人才概念及标准历史演变的考察.pdfVIP

人才问题的历史学思考——人才概念及标准历史演变的考察.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才问题的历史学思考——人才概念及标准历史演变的考察.pdf

人才论坛 CHINESE TALENT 邀学者:邱永 明: 梅介人: 朱耀 延 : 华东师范大学人才资 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 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武汉化工学院教授 北京联合 大学应用文 理学院历史系教授 、 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 史学思考 我国人才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 富,从先秦诸子到近代思想家,对人才 概念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考察分 析前哲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对 人才的正确界定,是有所裨益的。 1.《诗 经 “人材”一词的提 出 人 才最初 概念 出现于距 今 约 2500年的《诗经 .,J、雅》中。诗有“菁菁 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 天下喜乐之矣。”此诗用茂盛生长的 生命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成为天 下人民喜爱的有华采的人中精华。古 “才”与“材”通用。仿宋本《武英殿聚 珍版书》第四涵毛诗卷《诗经》20卷中, 对此诗注:“乐育材者,歌乐人君教学 国人秀士、选士 、俊士 、造士、进士,养 之以渐,至于官之。”即培养成“官材”。 《周礼 ·大司徒》载西周贵族教育包括 三方面:“一 日六德:知 、仁、圣 、义、忠 、 和,.一-日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 日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可见, 西周 以宗法道德规范和实用道艺培 养人才。另从 《礼记·地官·司徒》中 “考其德行,察其道艺”的选贤制度看, 西周 的“官材”标准就是六德 、六行 、 六艺。这种把人才理解为有道德伦理 墨 邱永明 和知识技艺的人的人才概念,是与西 周宗法等级制度相适应的,标志着中 国人才思想的发端。 2春秋战国 人才概 念的奠基 春秋战国是我 国古代社会 由奴 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大变革时代,周 室衰微,礼废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不断发生。各诸侯国为求富强,都不得 不打破按血缘宗法关系用人 旧制,选 拔人才,委以重任,从而开始改变在用 人标准上的传统观念,到了春秋末期 发展为一种普遍的“举贤”思潮,使道 德和才能成为用人和鉴别人才的标 准。代表一部分向封建地主阶级转化 中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儒家学派创 始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 “举 贤 才”的主张。他把 “圣人”、“仁人”、 主持人:丁向阳 E—mail:dhc578@sohu.com “贤者”、“志士”等作为不同层次的道 德型人才,其主要标准是以“仁”为核 心的道德。《论语 ·泰伯》:“如有周公之 才,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已。”又 《论语 ·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可见,伦理道德是孑L子区分人才 与非人才的根本标准 。这种“重德主 义”人才观,强调道德义务,轻视功利 目的,强调甚至夸大道德的作用。这 样,道德修养和理想人格就成了儒家 人才概念在理论上的最后归宿。代表 小私有劳动者和平民利益的墨家学 派创始人墨子,他在《墨子·尚贤上》中 定义人才:“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 道术者。”其中德就是能行兼爱,把“利 人”、“利天下”为至善的标准,反对恶 人贼人的利己主义。因此墨子的人才 定义就是道德 、才智 、方术兼优者。代 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学派的 集大成者韩非,根据“当今争于气力” 的战国时代特征和人 皆利己的 “自 为”人性论,力主人才要按照功利标准 去选拔,把忠于君主的智术之士和能 法之士视为人才。他反对孑L、墨的圣 贤观,否定人才的伦理标准,公开主张 “不务德而务法”的“重智主义”人才 观。这是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的人才观, 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终究不 是地主阶级用人的长久之策。 3.汉魏 才性离 合人 才概念 理论 的创 立 汉王朝建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 进入了巩固和发展时期。汉王朝统治 者从秦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先秦 儒家人才思想的特殊价值,否定了法 家“务法不务德”的片面性,但又不抛 弃智术能法之士,于是在汉武帝时提 出了“用人如用器”的人才观。在“器 用论”下,汉武帝 的人才选择原则是, 实行德才高下有别,量德而用,量才而 用 。如察举制度中有贤 良方正 、孝悌 力田、茂才异等及孝廉等科 目,标准各 异,重在专长适用,不拘一格。《资治通 鉴 ·汉纪》评论t“汉家得贤,于此为 盛”。因此,汉武帝 的人才概念 内涵实 际是,凡能为国家所用,或德高或才高 的人都是人才,这就是所谓的“霸王道 杂之”,即“文武并用”的“长久之术”。 东汉末年,汉王朝 已腐朽,整个社 会陷入了军阀割据混乱的旋涡,在政 治思想领域中,儒学“独尊”的地位丧 失。曹操为了恢复统一的政治局面,维 护中央集权,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特 殊政策。用人标准强调尚能、尚实、尚 智,不拘小节。曹操在《求贤令》中说: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 未必能有行也。”这是一种才性分离 论。因此,他公开宣称“不廉”、“不仁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