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向.pdfVIP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向.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向.pdf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向 李 峰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 以后 ,西方 宗教社会学一改长 期与社会学理论发展脱节的弊端,同时,伴随着帕森斯功能 论的衰落和西方宗教运动的兴起,诸 多社会 学者开始从不 同的理论视角对当代宗教现象进行探讨。其 中影响较 大, 且较成体系的有贝拉及卢曼在功能论视 角下延续的研究, 贝格尔和卢克曼倡导的现象学研究视角,以及斯塔克等人 提 出的宗教理性选择理论.他们在方法论 、研究取向以及 内 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理论;功能论;现象学视 角;理性选择 理 论 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5)9—048一o4 作 者 :华东政法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学博士;上海,201620 基金项目:华东政法学院“韬备”青年课题:“世俗化及其限 制” 自迪尔凯姆、韦伯后,长时间鲜有人专攻宗教社会学,“宗 教曾是第一代古典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绝对核心议题,但在 加世纪,宗教却沦落为社会学研究的边缘地位”?(n),其原因 之一在于宗教社会学研究此后越来越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脱 节。“二战”后情况开始好转,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帕森斯等 人的理论化努力。整个20世纪50年代,如同社会学其它领域 一 样,宗教社会学也一直为帕式的功能论所支配,其研究的主题 多集中于宗教对社会结构的整合功能,及对个体的调适功能等。 这种情况在60年代后又出现了变化。随着西方新兴宗教 运动的兴起,在新现实、传统命题(宗教理性化)以及帕森斯理 论(结构和功能分化)的交错关照下,世俗化议题成为了宗教社 会学界关注的焦点课题,在这一问题意识的催生下,西方宗教社 会学界开始结合普通社会学理论,进行了诸多理论建构的尝试。 其中影响较大,且比较成功的当数贝拉(Robert N.Belah)和卢 曼(Nikalas Luhmann)在功能论下对宗教问题的探讨,贝格尔 (Peter Berger)和卢克曼(Thomas Luckmann)倡导的现象学研究 视角,以及斯塔克(Rodney Stark)等人基于交换理论提出的宗教 理性选择理论。 一 功能论视角下延续的研究 对宗教功能的探讨是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虽 然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帕式功能论日趋式微,但在其视角下 的宗教社会学研究仍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贝拉的宗教功能论 和卢曼的系统功能主义最富典型性。 作为帕森斯的学生,贝拉是美国社会学界颇受瞩目和争议 的一位社会学家。其理论以197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 主要受帕森斯和韦伯的影响,以其名著《德川宗教》为代表;后 期贝拉的作品几乎都是在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架构内完成 的【 _(P108),以其“公民宗教”概念的提出为代表。从研究内容 来看,贝拉主要在宗教的特征、社会功能及宗教演化等方面进行 了详细地探讨。 对于宗教特征,贝拉反对将宗教当作经验知识.完全以客 观、实证的科学方法来处理。为此,他将其宗教社会学理论建立 在所谓宗教“象征实在论”的假设之上:“无论如何,人的生存必 须有一种整体感;必须信奉某种东西或承诺??面对不确定和 不可预测,人必须要有信仰??在这个意义上,某种超自然现实 的象征化是不可避免的 ](P2o6)”,也就是说,宗教不能以客观 的经验概念来描述,只能以象征符号来表达,而且这种表达是将 宗教视为一种人类建构的、人与现实互动的结果,因而,宗教是 真实的、必须的。 接着,贝拉围绕韦伯命题将宗教置于帕森斯的理论模式之 中对其功能进行考察[ ](P240I2 。他认为,宗教有两大社会 功能:一是提供一套终极价值,宗教成为社会价值和道德的基 础,贝拉称之为宗教的模式维系功能;一是缓解某些无可驾驭的 人生挫折对个体的打击,从而使得这些不至于破坏社会基本价 值,贝拉称之为宗教的紧张处理功能。 针对功能论忽视社会变迁的弊端,贝拉认为,宗教的象征符 号随着社会的分化,也在沿着由简到繁的方向变化,即宗教演化 论。他将宗教演化分为原始、古代、历史、早期现代(early mod— el1)和现代五个理想类型阶段。而现代宗教的凸出特征是宗教 象征符号的个人化,即“我的心就是我的教会”;但同时他又认 为,这并不意味着宗教的世俗化,而是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 想出解决终极问题的方法而已。 自20世纪 5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开始对功能论进行修正。 卢曼就是其中一位,与默顿等不同,他仍保留和发展了功能主义 分析社会现实的抽象框架,但同时舍弃了许多细节,并整合了诸 如现象学等社会理论[ ](P6 一 ,发展出系统功能主义。 在方法论上,他首先否认了欧洲社会科学传统研究中的一 个本体论预设,即有一个客观存在着的社会秩序,同时他还批评 传统功能论将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