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_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学习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增强法律意识,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学习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学习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自学要求: 1. 法律的三个特征? 2.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 3.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对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行为要求? 问题一:走进高区一的教室,同学们会发现每个教室后墙上都挂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那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不是法律? 问题二:一妇女不顾门卫劝阻,硬是将宠物狗带入饭店。狗狗要与人一起就餐,这事遭到店内顾客的一致谴责,最终,妇女感到无地自容,慌忙逃走。这位妇女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 问题三:视频材料中政府高官李刚之子李启铭醉酒驾驶,致1人死亡1人受伤,且肇事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李启铭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李启铭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该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材料二 2013年9月21日,原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大连市委书记、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商务部部长 薄熙来因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百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基本特征 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的中学生魏某结识了一群社会上的游手好闲的“朋友”,开始逃学旷课,由于经受不住朋友们的盛情,他还经常出入营业性舞厅,学校因其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给予他记大过处分。但他仍执迷不悟,钱花的越来越多,父母给的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便开始小偷小摸,多次“拿”超市的饮料、文具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某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知悔改,在小偷小摸仍不能满足其高消费的需要后,他开始撬门破锁盗窃钱财,他先后多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元得财物。一次,他行窃过程中,被人当场扭送到派出所。最后,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 魏某的行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4-45的内容思考一下,他前前后后的一系列的行为都属于什么行为?其走上犯罪的道路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以案说法】 板块二 认识一般违法 犯罪 一个人违法犯罪的根源在哪里? 不良 诱惑 不良 行为 严重不 良行为 一般违 法行为 犯罪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法律意识淡漠 缺乏自制力和判断能力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 区别 危害性 触犯法律 处罚程度 一般违法 犯罪 相同点 联系 危害不大, 情节轻微 危害大, 情节严重 刑法以外 的法律 刑法 承担民事责任 或行政处罚(一 般强制性措施) 受到刑罚处罚 (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 犯罪 入屋盗窃 殴打他人致轻微伤 ? 殴打他人致死亡 抢劫 深夜开音响大声歌唱 持刀杀人 随意拨打110 贩毒 在文物古迹乱涂乱画 ? 骑自行车闯红灯 ?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 √ √ √ √ √ √ √ √ √ √ 想一想: 犯罪必定违法,违法也必定犯罪。 这个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违法 一般违法 犯罪 违法 一般违法 犯罪 自主学习交流共享 之板块三【认识不良行为】 《中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人民共和国》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