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编制说明-中国气象标准化网.doc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编制说明-中国气象标准化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编制说明-中国气象标准化网

气象行业标准《自动气候站》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2016年2月由中国气象局下达华云升达(北京)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编号QXT56-2016,项目名称:自动气候站。第一起草人为华云升达(北京)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钧。 2. 协作单位 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3. 主要工作过程 1)2016年2月,成立起草小组,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进度计划; 2)2016年3月,查阅相关文献、规范和标准,调研国内外自动气候站技术现状,初步确定本标准具体技术参数; 3)2016年4-5月,草拟编制提纲,组织编制组讨论并修改; 4)2016年6-8月,起草标准初稿,组织讨论、修订,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5) 2016年9-10月,技术参数的试验、分析和验证; 6) 2016年11-12月,组织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4.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刘钧、王柏林、王建佳、陶法、杨志勇、白陈祥、金宏伟、王亚静。其分工如下: 刘钧,负责标准制定原则及主要标准技术内容,全面负责整个标准的框架结构,协调编制小组成员工作,方案的审定; 王柏林、陶法、金宏伟,负责产品组成部分的起草 刘钧、杨志勇、王建佳,负责技术要求部分的起草; 杨志勇、白陈祥,负责试验方法部分的起草; 白陈祥、王亚静,负责检验规则部分的起草; 王亚静、白陈祥,负责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随行文件部分的起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1. 编制原则 本标准以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为基础,遵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及其规范,以及气象行业标准的特点,本着完整性、统一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进行编制。 2. 主要内容的编制依据 (1) 范围 目前已经存在与自动气象站相关的行业标准,如何区分本标准与其他类似标准,界定本标准规范的自动气候站与其他现存或将来出现的自动气候站,是编制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编写组调研了自动气象站业务现状、行业主要厂家在研的自动气候站技术水平及特点,分析了中国气象局发布的《自动气候站功能规格需求书》及其正在组织实施的地面观测要素数字传感器测试评估工作。在充分了解气象业务观测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又参考了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通过分析讨论,编写组认为,本标准规范的自动气候站在测量技术指标、数据处理算法及通讯协议这几个环节,应与《自动气候站功能规格需求书》持平或一致,确保技术层面能符合未来的气象观测业务需要;在产品的组成结构及实现方式层面应保留较大的空间,便于各个生产厂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独特产品,同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不做过多的限制。在此共识基础上,编写组以各个生产厂家现有产品的共同特征为基础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并界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如下: “本标准规定了由集成处理器和智能气象传感器组成的自动气候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成套性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自动气候站的研制、生产、检验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献 本标准编制时查充分了解了近年来国际、国内自动气象站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确定自动气候站的相关技术指标、测试方法以及产品应符合的其他技术标准。本标准编制主要依据: GB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GBT 2423.3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4824-2004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 电磁骚扰特性 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6587-2012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 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1463-198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