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个传播社会学文本.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一个传播社会学文本.pdf

第 31卷第 3期 2015年 6月 德 州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Vo1.31。NO.3 Jun.,2015 论语 :一个传播社会学文本 王 旭 (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摘 要 :在传播社会学 的视野里 ,《论语》既是 春秋 时期 贵族 政治 兴起 和礼 制复兴的产物 ,又是城邦制 民主政治 兴起后,“士”阶层文化消费、伦理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播社会科学的征候。作品中诸多审美 范式和哲学对话方式被 春秋时期及后世传媒文化频繁援引,作为一种新型“哲学咨询”式知识传媒形态 ,它被发现或未被阐释的传播社会 学知识俨然成为春秋社会的“转述者”。 关键词:论语;传播社会学;孔子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9444(2015)03—0060一O4 一 、引论 春秋末期的鲁国诹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 丘(前 551一前 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言行被记录下来经后 世整理成《论语》一书,这部经典著作成为我国历史上 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同时又是一部描写孔子积极救 世的社会学文本。《汉书 ·艺文志》(班 固)中记载 : “《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接,闻 于夫子之语也。??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_】 通行本的《论语》共 20篇,492章, 1.27万言。它不仅在 内容上涉及 了哲 学、政治、教 育、文艺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知识、文化的 转述中,为传播提供了可靠的范式。它的问世打破了 我国春秋以前只重知识生产,不重文化传播的历史。 任何知识的诞生 ,必有其生成 、发展与传播的社 会土壤与空气。当知识或文化被创造出来时,“我 们”必然面临如何将其传播给需求者的问题 ,即“知 识转述”,在这里牵 涉的“转述”,并不等 同于 Bere— itor与 Scardamalia(1987)把 写作分 成 的“知识 直 叙”(knowledge teling)和“知识转 述”(knowledge transforming)两种模式 。_2j‘转述”不应该单纯地被 视为用写作或认知策略直接解决问题 。就其本体而 言,“转述”至少应当包含知识的“生产”“阐释”“传 播”以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传播社会学 问题。所谓“传播社会学”又称媒介社会学 ,是一 门 晚近的传媒认识论学科。就理论而言“它是以社会 学和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解释和研究传播和 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各种问题 。或说是运用社会学 理论 ,分析传播过程、研究媒介和社会 的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 简言之,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传播与 制度有着很强的“家族相似”性,对于其构成、功能、 责任与表征的分析和阐释成为其研究路径;而传播 学则着眼于大众传媒对公共传媒空间(社会)的构型 和影响。对于《论语》的传播社会学研究或许只是凿 壁借光 ,但透过历史的孔 隙我们能够窥探 春秋时期 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品貌,及孔子传播思想流变的 轴线。一种新出现的社会传媒形态必然是特定社会 的政治制度 、道德舆论、文化情境及 时代精 神的写 照。春秋儒家原典《论语》作为一部经典的传播社会 学文本 ,其文字的背面隐喻着政治与制度、伦理与文 化、技术与媒介、符号与审美及意识形态与对话范式 层面的传播社会学。 二、《论语》:春 秋时期社会制度及传 媒文化的 “转述者” 在传播社会学的视野中,“对话”作为社会传播 学的口语范式,特别能昭示特定社会中信息传播者 群体的道德观念 、文化 品味 、哲学意识 、审美形态及 传播心理。反之,特定社会的宏观结构状况与个体 生活实践又能培育出特定的传播群、受传群与传媒文 化,或直接作用于一种新式的传媒形态及其文本的产 生和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知识传媒形态的《论语》,近 乎春秋时期社会制度及传媒文化的“转述者”。 首先 ,《论语 》是春秋时期贵族政治兴起和礼制 复兴思想的产物。前诸子时代政治传播结构最显著 收稿 日期 :2014—04—05 作者简介:王 旭(1980一),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设计艺术学与传媒文化。 第 3期 王 旭 :《论语 》:一个传播社会学文本 61 的特点是其宗教性 。殷 商之前 的文化 以对部落、氏 族神灵和图腾 的崇拜 为基础 ,传播被 建立在 以血缘 为基础的 自然序列之上 。由于国家 尚未 出现 ,所 以 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传播并没有形成。此时的传播只 是基于宗教立场 ,对君权 神授思想 的一种表达。到 了周朝,周文王首创了姓制,并将权利与血缘联姻形 成了伦理化的权利体。将血缘关系的自然序列转化 为严密的统治秩序。以血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