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铁坑坳铁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docxVIP

论文铁坑坳铁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铁坑坳铁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

广东梅县铁坑坳磁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梅县铁坑坳磁铁矿床位于永安-梅县凹陷区。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含矿热液,沿断层,或地层接触界面充填、交代而形成磁铁矿床。一、区域地质背景铁坑坳为一磁铁矿床,有用组分单一,含铁品位高而有害成份含量较低。矿区位于广东省梅县北东30°方向、直距约58.5km处。矿床产于梅县永梅凹陷区中段。区内晚古生代地层发育,其中碎屑岩厚100-300m,碳酸盐岩厚50-120m。永安-梅县凹陷区形成于海西期,呈北北东向狭长带状,北起福建将乐、永安,往南经梅县到广东惠州。东西两侧大致以莲花山大断裂、邵武-河源大断裂为界,全长约550km,宽100-170km。凹陷区中段,海相地层发育,岩相比较复杂。基底断裂构造活动活跃,并伴有海西期海底火山活动。在中上石炭统的底部多处发现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多金属矿床。铁矿如福建大田县银顶格,德化县阳山,安溪县潘田,漳平县洛阳,龙岩东南部马坑、中甲,上杭县湖洋,广东平远尖山,兴宁铁山嶂;多金属矿如梅县玉水铜矿。在全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中属“永安-梅州-惠州Fe-Pb-Zn-Cu-Au-Ag-Sb成矿带(Ⅲ-82)上的梅县Fe-Cu-Pb-Zn- Ag-Sb成矿带矿田(Ⅲ-82-1-②)”。这是一个很有远景的铁矿、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见图1)。二、矿区地质概况(一)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晚古生代沉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次为中生代白垩纪火山碎屑岩(见图2,图3)。自下而上为:1、下石炭统忠信组(C1dzn)分布于矿区东部。上部以千枚状粉砂岩、浅变质细砂岩为主,夹多层浅变质含砾砂岩、板岩,局部见石英岩;下部以浅变质石英砂岩为主,夹多层千枚状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出露不全。厚度80~300m。2、中上石炭统壶天群(C2+3ht)是矿区的主要赋矿地层。主要见于钻孔中,地表仅出露于铁坑坳河沟,为白~灰白色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夹灰岩或硅质岩。经化学分析,含MgO 18.73~21.07%,CaO 28.89~32.22%。厚45~120m。3、下二叠统栖霞组(P1q)见于钻孔中,为深灰色一灰黑色含硅质团块灰岩夹薄层炭质页岩及灰质白云岩,方解石脉十分发育。近地表强烈风化使钙质流失。厚17~55m。4、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为灰黑色页岩、炭质页岩夹细砂岩、粉砂岩,层理发育,局部含磷质、硅质、黄铁矿结核。页岩风化后呈灰白色、浅黄色碎片。厚20~85m。5、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顶底板各有一层砂岩,厚度从几米至二十多米。底部砂岩与孤峰组接触,顶部砂岩与南雄群接触,中部为页岩、炭质页岩夹砂岩,局部夹煤。厚30~130m。6、上白垩统南雄群(K2nn)上部为凝灰角砾岩、凝灰岩、流纹岩、安山岩;下部为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夹页岩,出露不全。厚40~240m。(二)地质构造矿区褶皱微弱,断裂发育,以正断层为主,层间破碎带比较发育。按其展布方向,分为东西、北西、北东向三组。1、东西向断层:为最早形成的,规模不大,与北北西断层联合控制矿区岩浆岩的形态、产状,由于受岩浆岩侵入作用的影响而使断层形迹不清。2、北北西断层:为最大规模的断层,延伸长、断距大、倾角陡。生成时间晚于东西向断层,活动时间长,为成矿前断层,但在成矿后仍有活动,使矿石具角砾状构造,断层面和擦痕明显。其中规模较大的为Fl、F22断层。(1)Fl断层:纵贯全区,是构成断陷盆地的主导断裂之一,为控矿和容矿构造。走向北北西,中间向东凸出稍成弧形,倾向南西,倾角50~70°。地表陡,深部变缓。东盘上升,西盘下降为正断层。可见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闪长斑岩侵入和矿体充填。(2)F22断层:为Fl派生断层,与Fl性质相同,但倾角较缓。深部与Fl相交,是容矿构造。在地表勘探线2—3线间被1号矿体充填,局部见磁铁矿化和石英脉硅化带。3、北北东断层:规模小,为区内最晚形成的断层。由于规模小,对矿体影响不明显。(三)侵入岩区内燕山期岩浆岩出露较广,约0.5km2,占全区面积的1/6。主要有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矿山顶岩体和燕山晚期扇子木岩体,以及时代不明的小岩体、岩脉。各类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北西—北北西向。1、矿山顶岩体(γ52(3))为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矿区东部,系棋盘石岩体的边部,面积约0.4km2。矿区内侵入于二叠系地层,接触产状地表40~60°。岩石为灰白、内红色,中细—中粗粒全晶质结构,细粒结构或斑状结构,块状结构。主要成分为更-钠长石(35~40%)、石英(40~45%)、钾长石(15%)、黑云母(5%)以及少量磁铁矿,蚀变矿物为绢云母、白云母、叶腊石、绿泥石等。2、扇子木岩体(γδπ53(2))分布于矿区西部,面积约0.1km2。葫芦状,呈北西向展布,侵入于上白垩统地层。在接触带及其附近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铅锌矿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