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正文及其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标准格式4正文及其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标准格式
1 引言(或绪论)中国馆的建筑美学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1.1 中国馆的美学特征
在当今建筑设计追求本土化和国际化注重个性与特色的时代潮流中,中国馆以其不具象的形式诠释中国建筑与文化的联系。在建筑形体空间 、 环境和精神等方面凝练了众多的中国文化元素精神内涵和建筑艺术特征。同时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古意新解透露着新鲜的时代气息,洋溢着明显的个性与特色。是人类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的成果,是建筑艺术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体现。
1.1.1 建筑艺术形态体现多种统一
中国馆由国家馆,省区市馆,香港馆,澳门馆,台湾馆组成,位于世博园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视觉中心地带。国家馆居中架空升起层叠悬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的构思主题---“东方之冠”。而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在四周水平展开,汇聚人流,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地区馆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其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寺墩古城”式的太阳宇宙王国模式,以高耸的国家馆喻“天”,以平卧的地区馆喻“地”。整体布局寓意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天人合一以及社泽神州、富庶百姓的盛世大国形象,展现了中国文化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是中华智慧的结晶, 体现了建筑艺术在物质形态和精神内容方面的统一。
1.1.2 整体形象表现多种精神内容
建筑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空间美、造型美、意境美、环境美等方面。建筑艺术体现了建筑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内容的统一。“建筑的象征性是建筑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座充满象征意义的建筑物,常常是一座历史的碑石其巨大的精神感染力甚至会超过环境和造型”。 [1]以勒柯布西的朗香教堂为例,为了创造天主教仪式和活动的特殊气氛,他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突出了其建筑艺术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内容的统一。
中国馆充分利用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造型简洁,雕塑感强烈。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悬挑,总体形象综合象征多种传统文化艺术形态,蕴涵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超越时空的想象。由组巨柱托起的倒金字塔型主体建筑,从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很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一个古代量测谷物的“斗”或“升”、或一个储存谷物的“仓”、一个传统木构建筑中的“坐斗”、一个古代乐器的“缶”又酷似一只古代巨大的烹饪之器和立国重器的足“鼎”、被誉为“东方之冠”、“天下粮仓”和“中国器”。 [2]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说,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天下粮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福泽神州、富庶四方。在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看来,国家馆居中升起、架空悬挑,地区馆水平展开还构成了一个“福荫庇护”的层次丰富的城市立体公共活动空间,集中体现中国精神与东方气度。“东方之冠”自上而下,体现刚性,传达力量感和权威感;而建筑表面镌刻着中国古代叠篆文字的地区馆,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也体现了“开放、柔性、亲民”的国家形象,向人们展现着热情欢迎包容接纳的姿态。而以大面积的“中国红”---“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且沉稳大气,象征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易被世界理解和接受。
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1.1.3 结构与构造体现传统营造法则
结构与构造转译传统营造法则国家馆居中架空升起,上大下小的建筑造型,蕴含了“东方之冠、世界舞台、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传承开创、鼎盛中华”的设计理念。[3]在建筑构造上,层叠悬挑,制拟斗栱。斗栱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和敏感构件,由斗、栱、升、昂四个部件组成,起承托和悬挑屋檐的作用,是木构建筑中屋身和屋顶的过渡部分也是封建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