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观
哲 学 著 作 阅 读 报 告
论 文 题 目:《浅谈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观》
系 部: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年 月 日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儒家思想“敬畏天命”、“取物以时”、“节资保源”的生态伦理观出发,进行了明确扼要的阐述,并结合我国目前生态危机的状况,提出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和建议。让人们在使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和谐统一的美好关系。力求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儒家思想 生态问题 敬畏天命 天人合一 和谐 可持续发展
浅谈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观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民族心,在思想中多处涉及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问题,如“敬天畏命”、“知天达命”的生态伦理认知,“仁人恤物”、“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感,“取物以时”、“节资护源”的生态伦理实践。探析这些古老而素朴的生态伦理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当今耕地锐减、植被萎缩、物种频亡、沙漠狂扩、空气污染、淡水危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却准确的描述出了天地万物自然变化的规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把知命畏天看作是君子才具备的美德,强调贤明的君子不违背时宿,不逆日月而行,不依靠卜筮来掌握吉凶,应该遵循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这是孔子的所在,体现孔子的伦理精神不仅贯穿其人生之道,也贯穿其天命之道正是孔子生态伦理意识的自然流露。
生态伦理意识体现在知天命畏天命孔子提出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人与自然关系社会理应孔子敬畏天命的,难降解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关切相结合的保护万物的生态实践观
儒家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故须使民以时、不浪费资源。孔子还具有保护动物的生态道德观,以自然山水寄托人的仁德智慧。《论语述而》记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还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儒家经典《中庸》亦提出赞天地之化育的思想,主张掌握人、物之性,行事不违人性、物性,以参与自然的生化发育过程。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与万物一齐生长发育,和睦相处,各得其宜,而人不加害于自然。孟子提出把人类之爱施之于万物的思想,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熹对此解释说:物,谓禽兽草木,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把动植物都包括在爱物的范围内,强调按时间季节,并有节制地获取。荀子亦主张保护自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制度加以强调同时还以经济法令为手段对环境资源进行管理。
儒家的上述环境管理制度、采取的措施和保护生物资源的生态道德,体现着把人与自然摆在同等地位,主张融合物我,打破主客、内外界限,把对人类之爱推广到爱一切自然之物,倡天人合一。这种将社会经济生活与自然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虑的睿智, 、万物一体的协同进化生态和谐观
在中国儒家先哲的眼中,世间万物是一体的,人类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中庸》提出天命之为性,认为人性是天之命于人而为人所接受的东西,这就通过命而将天道与人性贯通为一。孔子提出生生之为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天地看成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创造万物和人的一个流行过程,这个过程是持续不断地创生、化育万物并使其成为一个有机和谐的生命整体过程。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体现了儒家博大的人道主义胸襟,是对人与自然的亲缘关系与和谐相处状态最为深切的表达。程颢说:人与天地一物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些都表明了先哲们万物一体的生态智慧。它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
当然,儒家的生态伦理智慧,也包含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境界。所谓和,就是诸多性质不同的事物构成的互济互补、均衡协调、和谐有序的有机统一体,即史伯所说的: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荀子继承了史伯的这一思想。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合与和同义,都是万物化生与成长的基础和依据。《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接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武松打虎的故事.doc
- 武术进校园实施方案.doc
- 死婴胎盘处理流程.doc
- 母亲百日祭文.doc
- 每天一小时实施方案.doc
- 毒理学综述.doc
- 毒蛇泡酒用什么酒好附毒蛇泡酒做法方法.doc
- 比特币升值的原因.doc
- 比特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doc
- 比较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区别.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