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书法与宋代“尚意”
苏轼书法与宋代“尚意”
【内容提要】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1】苏轼是我国艺术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在书法上,开创了“尚意”书风。他的政治命运一路都很坎坷,黄州的贬谪对他的书法艺术也产生很大影响,在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如今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关键词】苏轼 艺术史上的集大成者 “尚意”思想
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王澍《翰墨指南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书法负盛名,笔致深厚,姿态横生,自创一体,位列『宋四家』之首。苏轼秉性正直,为人坦率,曾自称: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思堂记》)《黄州寒食帖》在中国书法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被评为继《兰亭序》、《祭侄稿》后的第三行书,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张传旭介绍说,紧跟着晋唐这样一个文艺繁荣、大师辈出的时代之后,要想在艺术上自成一家,有所突破,必须独辟蹊径,所以最早是由苏轼提出了尚意的口号。
苏轼人生坎坷,仕途困顿,他将满腔激情寄托于文艺,以旺盛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优秀文艺作品。他博学鸿识,在文学上堪称宋代最高宗师,诗、词、文各方面都达到极高造诣绘画上开辟清新隽永的文人画之风,提出很多精妙深远的绘画理论书法上“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学古观念。
扬雄曾说:“书,心画也。”古代文人都把书法看成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载在唐代和宋初尚法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书家们难以摆脱和超越唐代趋以极致的法式。在宋代的尚文政治环境影响下,宋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宋朝书法家中,更多的是书法家与画家、词人、诗人、文学家等诸多身份兼而有之,这种艺术成分的多元并存,也为宋朝的尚意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到了北宋中期,苏轼主张观念的提出让宋代书坛有了新的活力。他注重对内在精神的把握,寻求一种突破。他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在无刻意雕饰的创作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才是完美的,不重全面完美而夸大个性的张扬与发挥。宋代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又是一个变革创新的时代。宋代一改唐代以严格的法式作为书法评价标准的风尚,将尚意抒怀作为时代书法的主流。
“尚意”一词据说就是从苏轼的诗词中取划出来的。他的思想表现在书法上,就是他提出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思想。告诫人们要摆脱在形式上的种种束缚,进入到随心所欲的创作状态。将自己的意毫无保留的挥洒在书作中。在《苏轼全集》里面有很多论断说明苏轼对自然、意趣的追求。如《书张长史书法》云:张长史草书必醉,或以为奇,醒即天真不全。在醉的状态下张旭书就得草书有天真烂漫、自然天成之妙。《跋刘景文欧公帖》云:此数十张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其文采字画,皆有自然尽人之资,信天下之奇迹也。可见苏东坡对自然意趣的重视。苏轼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自己的书法臆造本无法,苏轼在强调“知其本末”的基础上,还指出要知其法度,能通其意,然后才能出新意的道理。他认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书体各有法度,书法的法度包括各种字体的布局、结构等,都有规律可寻,书法艺术就是要在法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和布局,加以变化,突破创新。他指出各种书体都有矛盾和难度,所以“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只有在掌握法度的范围内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和难度。苏轼说他不践古人,并不表明他不学古人。
黄庭坚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意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苏轼显然也是学过很多名家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