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马说》学案.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马说》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马说》学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 主备乔美莲 集备李晓颖 董永红 赵艺杰 王丽萍 2011年2月21日 学习内容 《马说》 第二课时 (一)背诵竞赛 组长课前抽背诵组员的名单及背诵序号。按序号背诵,按组员编号加分,每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最后记录每组的得分。或小组齐背竞赛。或抽段板演。 (二)整体把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并填空。 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2.本文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第三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排比。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5.本文描述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有什么作用? 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无可奈何的痛苦。 6.本文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阐述“世有伯乐”的重要性;然后阐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论证“世无伯乐”的危害性;接着刻画食马者浅薄、无知的丑态;最后点明主旨——“不知马”。 7.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 8.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学习重点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难点 1.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 2.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一方面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基本内容,丰富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体会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朗读二、三遍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2.将课文翻译写到书上。 3.自学关于作者韩愈的资料,筛选主要信息,归纳后写在下面。 二、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展示预习成果。 朗读竞赛:组长课前抽朗读的组员名单及朗读序号。按序号朗读,按组员编号加分,每错一处扣三分,扣完为止。最后记录每组的得分。或小组齐读竞赛。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 ①自主疏通;②合作解难;③教师解疑;④译文修改。 (三)练习反馈 1.熟悉重点字词句的音形义,准备考测; 2.基础测试。测试题见《目标》自主预习3、4、5、6,P89; 3.组内或组间互批。(用红笔棒出错误并打出总分。每错一处扣1分。满分为30分。) 4.宣布测试结果:①组长算出组均分在全班宣布;②教师抽查小组答卷情况。 (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阳泉六中“四环节”教学模式学案设计(正页) 阳泉六中“四环节”教学模式学案设计(附页) 学习过程 9.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也”的作用)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表达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愤怒的谴责。 “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作者深刻的嘲讽。 (四)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或逐一交流点拨。 (五)课堂检测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