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室颤:心电图与临床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發性室颤:心电图与临床分析

特发性室颤:心电图与临床分析 附21例病例报告 阜外医院 楚建民教授 背景 特发性室颤定义 有心室颤动发作史 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排除有诱因的室颤 排除可致室颤的心律失常 J波的意义 临床与心电图有何特点 背景 何谓J波(Osborn波)? QRS-ST交点(J点)偏离基线水平0.1mV;时程20ms 圆顶状或驼峰样 下壁或侧壁导联相邻两个导联 背景 J波的电生理机制 早期复极产生的电压梯度 外向钾离子流(Ito)在心肌各层分布不均 心室内、外膜之间动作电位(Ito分布差异)的这种差异会造成心室复极早期跨室壁电位差,心电图上表现为J波或J点抬高 J波意义的演变 从1920年发现高钙性J波以来,至1953年Osborn命名的Osborn波,J波与早复极综合征一直被认为为良性病变,其发生率仅为2%~5%。 1984年Otto等人报告了3例IVF患者体表心电图显示J波和ST段抬高 最近几年一系列大样本随访研究结果显示J波的出现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2008年,Ha?ssaguerre发表的J波早复极与特发性室颤(IVF)的随访研究 入选206名IVF患者,412名健康对照 J波阳性率31%;对照组5%(p0.001) 随访61±50个月 特点: 男性为主 下壁导联J波占43.75%;侧壁+下壁J波46.88% J波阳性者VF和猝死发作时间多在睡眠中或者凌晨 J波意义(国际大规模研究) N Engl J Med 2008;358:2016-23. 同年,Rosso发表IVF患者(n=45)、健康对照者(n=124)以及年轻运动员(n=121)三组人群中J波阳性率及形态 IVF组J波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2% vs. 13%, p0.001) J波意义的演变 IVF组J波阳性率高与于健康对照组 IVF组J波位于下壁和I、avL导联比例高与于健康对照组 J Am Coll Cardiol 2008;52:1231–8 J波阳性者,男性多于女性 IVF组年轻运动员组健康对照组 J Am Coll Cardiol 2008;52:1231–8 2009年,Tikkanen发表社区人群J波+早复极预后研究 入选10864名社区样本 J波阳性率5.8% (n=630) 随访30±11年 J波意义的演变 N Engl J Med 2009;361:2529-37. 与心源性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中J波抬高幅度愈大危险越高;下壁导联J波预示着危险性更高;QTc延长和左室肥厚仅有弱相关性 N Engl J Med 2009;361:2529-37. 阜外资料 国内尚无关于J波与IVF之间相关性的大样本报告 本研究总结并随访了近10年时间里阜外医院诊断的IVF患者的J阳性率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设计 对照组(60例)采用健康人群ECG;研究组(21例)IVF患者ECG 两组对照J波发生率和形态 研究组平均随访42.38±39.86个月观察VT/VF发生率、死亡率 研究组中J波阳性组(JP) vs. J波阴性组(JN) VT/VF复发率、死亡率之间差别 J波合并早复极 下壁和侧壁J波 J波合并碎裂QRS波 结果 IVF组21例患者,男性10例; 平均年龄38.5±19.0岁(12~69岁); Holter中PVC最多261个/h; J波阳性率71.4% (JP组=15例;JN组=6例); 健康对照组60例患者,J波阳性率3.33% (2例)明显低于IVF组(p0.01)。 结果 研究组中JP组平均QTc与JN组无差异(402±98ms vs. 412±101ms,p=0.20); JP组J波平均振幅1.9±0.7mm,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检出的两例J波(分别为0.5mm和0.6mm); 研究组患者平均随访42.38±39.86个月。 表1.特发性室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特征 JP组(n=15) JN组(n=6) p值 性别(男) 5(33.3%) 5(83.3%) 0.001 年龄(岁) 40.1±20.2 43.3±10.2 0.713 心源性猝死家族史 1(6.67%) 0(0) ND 植入ICD 7(46.67%) 3(50%) ND 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 4 0 胺碘酮+?受体阻断剂 3 1 ?受体阻断剂 6 2 美西律 1 1 钙通道阻断剂 1 1 未服药 0 3 晕厥/VF复发(次/年) 1.3±0.53 0.4±0.3 0.007 发作诱因 激动或剧烈运动 4(26.67%) 1(16.67%) 0.03 睡眠 8(53.33%) 1(16.67%) 0.02 无明确诱因 3(20%) 4(66.7%) 0.02 死亡 2 1* ND *该例死亡为突发脑栓塞致死 ECG发现 J波出现导联以II、III、a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