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史蹟篇-蔡辉振数位教学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内容史蹟篇-蔡辉振数位教学网.ppt

課程內容: 史蹟篇 第一單元 一、電子文獻時代?文獻資訊化觀念的 演進與趨勢 1.口傳時代: 文字未發明前,人類意思的表白、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溝通,僅能靠語言口耳相傳,原始社會之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等故事,便是通過口傳方式流傳下來的。但口傳不能傳諸久遠且容易失真,故人類經過長期不斷的嘗試,到黃帝時代,倉頡終於創造了文字。 2.甲骨書:   甲骨書係指在龜甲獸骨上刻有文字的書,這是我國最早的書籍,至今己有3500多年的歷史。 3.青銅器書:  青銅器是用銅錫合金鑄成的器具,古人習慣於在它上面刻字或鑄字。這些文字後人稱為金文、鐘鼎文或鐘鼎款識。凹下去的字為「款」,或稱「陰文」,凸出來的為「識」或叫「陽文」。青銅器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由新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我國在商代後半期就出現了青銅器,並且達到高度的工藝美術水平,集中代表了我國上古時期科學文化發展的傑出成就。青銅器種類很多,大體上可分為禮器(吉金)、樂器、兵器、食器及日用工具等。 4.石經:   所謂「石經」,主要指石刻的儒家經典。在石頭上鏤刻文字的做法,很早就有,現存最早的石刻,是唐初在陝西天興縣(今寶雞市)出土的鼓形石刻。這些石鼓共有十個,用「籀書」在上面刻有十首四言詩,詩體與《詩經》有相似之處。內容主要是記載秦國君主狩獵之事,字數共有600多個,現僅存321個。學者多認為石鼓出於周平王時,秦文公所刻,距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自戰國至秦漢,石刻的風氣盛行,最後導致把一種著作全部刻在石上供人閱讀。這種整部圖書的石刻,在我國要算東漢靈帝時熹平四年(175)的石經最早。 5.簡策:    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書籍主要是寫在簡策上面,簡策的材料是竹木。一根竹片叫做「簡」,許多竹片編連而成整體,叫做「策」,又叫做「冊」。編簡成策的材料是麻繩、熟皮繩(韋編)或絲繩(絲編),我們現在書籍制度中的「冊」,寫了字的木版叫「牘」。如果是一尺見方的牘,便叫「方」。一般地說,簡冊主要冊以寫書;版牘主要用以寫公文、信件和畫圖。《禮記》上說:「百名(即字)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由於地域不同,北方多用木簡,南方多用竹簡。 6.帛書:    縑帛是絲織品,猶如今天書畫使用的素絹。在竹簡木版盛行的同時,出現了寫在縑帛上的書。在《墨子》裡曾提到「書於竹帛」,可見在戰國時帛書就已流行,縑帛作為書籍材料,已和竹木同時並用直到東漢時代。三國以後,紙逐漸通行,帛書逐漸減少。帛書普遍使用的時間約在戰國到三國之間。   帛是絲織品,質地輕軟。可以依據文字的長短取裁和舒卷。書,卷束時以細木棍為軸心從左往右收卷,捲成一束,叫一卷。這樣,書籍就沿襲簡策而固定為卷子形式。大抵簡策的一篇,寫在帛書上可以成為一卷。《漢書.藝文志》所記錄的國家圖書館藏書情況,有的以篇計算,有的以卷計算,有的以卷篇並稱。以篇計者指的是簡策,以卷計算指的是帛書。 7.印本書:   雕版印刷術是在一塊木皮上刻版,然後用墨印刷的方法。這是我國人民在長期使用印章和石刻的基礎上發明出來的,印和石刻是印制術的先驅。    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時代說法不一。有人根據《後漢書.張儉傳》中「刊章討捕」的話,認為起源於東漢;有人根據《顏氏家訓》裡提到「江南本」,認為起源於北齊。這些說法無人附議,可以不論。 一九六六年,在南朝鮮東南部慶州佛國寺釋迦塔內,發現一部我國漢字譯本《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咒》。據外國印刷史家研究,這部書是唐朝武后長安四年至玄宗天寶十年之間(704~705)刻印的,比咸通本《金剛經》提早了一百多年。很可能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刻本。這一發現可以作為我國至遲在八世紀已有印刷術的旁證。    跟據上述文獻記載和現存實物來看,我國印刷術至遲發明於七世紀末八世紀初(盛唐時期),在九世紀後半期就已非常發達,  (東漢蔡倫發明紙,宋朝畢昇發明活版印刷術)。  8.電子出版: ※定義: 邱炯友定義為「將文字、圖像、 聲音、 動畫等予以數位化後,依還原展現時使用之機器不同,而產生不同之媒體」。 ※發展過程: 1450年代?古騰保的活字排版。 1860年代?捲筒紙輪轉印刷機。 1950年代?照相排版。 1980年代?電腦文書處理器來呈現文字內容。 1985年代?桌面出版統展現文圖並茂之設計與排版風格。 1990年代?文字結合媒體與網路的出版革命。 ※出版類型: 桌面出版?如列表機。 視訊系統(包括電傳文字或電傳視訊)   ?指經由視訊設備傳送到家中的原文資訊。 光學出版?微縮資料與光碟等。 網路出版?或稱虛擬出版或線上出版。 ※出版趨勢: 出版、傳播、資訊?趨近中的同心圓。 電子出版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