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十喜看稻菽千重浪
一、梳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稻菽( )一蔸( )饥馑( )蕴藏( )分蘖( )籼稻( )粳( )刻骨铭心( ) 屏息( )
撒( )谎 量( )体裁衣 创( )造
撒 量估量 ( ) 创
撒( )播 打量( ) 创( )伤
答案: shū dōu jǐn yùn niè xiān gěng míng bǐng
sā/ sǎ liàng/liáng/liang chuàng/chuā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田(gěng) (shǔ) 天 饥(jǐn) (shù) 女
如(gěng) 在喉 部(shǔ) (jǐn) 玉 (shū) 麦 (gěng) 塞 (shǔ) 光 (jǐn) 慎 (shū) 父
木(jǐn)
罪(niè)
分(niè)
埂/鲠/梗 暑/署/曙 馑/瑾/谨/槿 淑/菽/叔 孽/蘖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 ,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曾任《 》杂志主编。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 ”。2011年获得 科学奖.
沈英甲 世界知识 杂交水稻之父 马哈蒂尔
4.解释下列词语。
(1)蕴藏: 。
(2)贬斥: 。
(3)饥馑: 。
(4)力排众议: 。
(5)挺身而出: 。
(6)捍卫: 。
答案:
(1) 积存。
(2) 贬低并斥责。
(3) 灾荒,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
(4) 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5) 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6) 保护,防卫。
5.请赏析下列句子。
(1)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写出了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了袁隆平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2) 他高兴地回答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这美好的梦想说明了袁隆平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他有着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
二、探究发展
6.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请写出原诗,并思考标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原诗: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标题引用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7.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答案:? ①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⑥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8——11小题。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