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液体制剂;第一节 概述;一、液体制剂的分类;1.?????? 均相液体制剂; (1)低分子溶液剂;(2)高分子溶液剂;2.???? 非均相液体制剂;(1)溶胶剂;(2)乳剂;(3)混悬剂;液体类别;(二)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2. 外用液体制剂;二、液体制剂的特点;continue;continue;三、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①蒸馏水(distilled water);② 乙 醇 (alcohol);③ 甘油(丙三醇,1,2,3-丙三醇,glycerin);④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⑤ 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PEG);⑥ 二甲基亚砜 (dimethyl sulfoxide, DMSO);⑦ 脂肪油 (fatty oils);⑧ 液体石蜡 (liquid paraffin);⑨ 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二、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一)增溶剂(solubilizer) ;(一)增溶剂(solubilizer) ;continue;1. 增溶机理;(1)非极性药物;(2)半极性药物;(3)极性药物;2. 影响增溶量的因素;(1)增溶剂的性质;(2)增溶质的性质;(3)增溶剂的加入顺序;(4)增溶剂的用量;(二)助溶剂 (hydrotropy agent);1. 助溶机理;(1) 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2) 形成复盐;(3) 形成分子缔合物;2. 常用助溶剂;continue;(三)潜溶剂(cosolvent);;continue;(四)防腐剂;①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Continue;表2-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溶解度和抑菌浓度
;continue;②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continue;continue;③ 山梨酸(sorbic acid);continue;continue;④ 苯扎溴胺;⑤ 其 它;(五)矫味剂;1.???? 甜味剂(sweeting agents);① 蔗糖;② 甜菊苷(stevioside);(2) 合成甜味剂;① 糖精钠(saccharin sodium);② 阿司帕坦(aspartame);2.?芳香剂;3. 胶浆剂;(六)着色剂;1.?????? 天然色素 ;2. 人工合成色素(1) 食用色素;(2) 外用色素;(七)其它;第三节 低分子溶液剂;一、溶液剂;(一)制备方法;1.???? 溶解法;continue;2.?????? 稀释法;(二)举例;continue;二、糖浆剂;(一)概述;(二)质量要求;continue;(三)制备方法;1. 溶解法;(1) 热溶法;该法的特点是;(2)冷溶法;2.混合法;continue;(四)注意事项;(五)举例;continue;三、芳香水剂;(一)概述;continue;continue;(二)制备方法;1.溶解法 ;2.稀释法;3.蒸馏法 ;(三)举例;continue;其他;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剂;一、高分子溶液剂;(一)高分子的溶解性与胶凝性;continue;2. 胶凝性;影响胶凝的因素;(二)天然高分子溶液 ;(三)合成高分子溶液 ;二、涂膜剂 ;二、涂膜剂 ;第五节 混悬剂;第五节 混悬剂;continue;一、 混悬剂的基本要求;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一)絮凝与反絮凝;絮凝;反絮凝;表2-5 絮凝与反絮凝混悬剂的沉降性质
;;continue;continue;(二)沉降;continue;continue;continue;(三)微粒长大和晶型转化;2. 晶型转化;continue;三、混悬剂的稳定剂;(一)助悬剂(suspending agents);1. 低分子助悬剂;2. 高分子助悬剂;(1)天然高分子助悬剂;(2)半合成或合成高分子助悬剂;3. 硅酸盐类;4. 触变胶;(二)润湿剂(wetting agents);1. 表面活性剂类 ;2. 溶剂类 ;(三)絮凝剂和反絮凝剂;(四)pH调节剂;(五)其它附加剂;四、混悬剂的制备及常用设备;四、混悬剂的制备;1. 分散法;2. 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2)化学凝聚法;五、混悬剂的质量评定;(二)沉降体积比测定;continue;(三)絮凝度测定;(六)干燥失重;第六节 乳剂;一、乳剂的类型、组成、特点;(一)乳剂类型;1. 普通乳(emulsion);表2-6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2. 亚微乳(submicronized emulsion)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