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位父亲和神经病;一个做父亲的人,因为孩子常年不听他的话而苦恼不已。
于是向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请教。;智者问他:什么令你如此苦恼不堪?
父亲回答:我的孩子太顽皮,经常在学校惹事,每次老师把电话打到我这里来投诉,我都会火冒三丈,感觉很没面子。
我对孩子的管教不可谓不严,每次打的都很厉害,棍子都打断了好几根,可孩子依然屡教不改。你说,这孩子怎么能这样?是不是没救了……;智者没有直接回答这位父亲的问题,而是将他带到疯人院。
在疯人院里,智者邀请他仔细观察这些精神病人的行为。;一个精神病人正在一堵墙上画框框,
这位父亲问他在干什么?
他说:我想出去,所以在这里画一个门。
智者问医生,他这样画了多久了?
医生说:大约三年。;父亲在这边笑—笑这个精神病。
医生说:他还不是最可笑的,你看那边整天拿着一把不锈钢勺子大石板上打磨的人更有趣。
父亲顺着医生的手指方向看,果然见到另一个病人正在磨东西。
不禁好奇的问,他在干什么?
医生说:他在做门钥匙,等着那个人把门做好后,可以开门出去……;此时,你发现了什么?
请思考一分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世界是存在这种因果定律的。
实际上,很多人拿着手里的豆子,哭诉老天为什么如此不公平,别人都能收获到瓜,而偏偏自己运气这么差,只能结出豆子?;就像一个业务人员,在年底拿着自己年度并不理想的佣金单,唉声叹气地抱怨市场、抱怨公司、抱怨产品、抱怨客户。
其实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当初种的是瓜,还是豆?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一定是和你有关系的—一定是你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而导致现在这个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通俗易懂,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就能轻松理解,可是很多博士学历的人去依然栽倒在这句话上。
因为这个世界有三种人: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因为种了豆,并得了豆后,有了很多的抱怨与不满。下一次,他仍然种豆,然后继续得豆,他再次抱怨;再下一次,他一如既往地种豆,于是他一如既往地得豆,当然,他也一如既往地再次抱怨。这个循环重复出现,有的人,一生都在重??着这个循环—这是第一种人,固执地认为“种豆可以得瓜”的人。;有的人开始醒觉,为了得瓜,他们做出了新的选择,决定种瓜。可惜他们在种瓜的过程中,依然使用种豆的方法,最终结出一个什么果实,谁也不知道---这是第二种人,“用种豆的方法希望得到瓜”的人。
还有一种人,他们选择了种瓜的同时,选择了应用种瓜的方法。他们的成果是值得期待的,因为他们实现了“种瓜得瓜”—这第三种人懂得另一个重要的理念:“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你是哪种人?
;在《父亲和神经病》的故事中,我们发现,这个父亲和神经病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重复旧的做法,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
苏格兰有句名言:重复旧的做法,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人就是神经病。
这句名言经常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引用。;故事中的父亲,动辄火冒三丈、棍棒相加,多年来的教育方式显然没有收到成效。但是这位父亲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他坚定不移地认为,问题在孩子身上。
这个父亲有一个假设,就是我的教育方法是对的,就算没有效果也应该是孩子适应我而不是我去适应孩子。
坚持不懈地用没有成效的方法,父亲和疯人院的那两个神经病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从故事中??得到收获?;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从来都是处于不停的改变之中,不肯改变便面临淘汰或失败。
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保证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有理想状态。
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习惯使我们不用思考便能做某事,这使我们忘记所有的行为必须以事情的效果为导向—不断检视行为与效果的一致性,若有偏离便需修正。;旧的行为存在于我们的舒适圉中,新的行为在舒适圈外的冒险地带,走出舒适圈是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的。
祈望别人改变才能使自己更好,倒不如想想自己怎样改变才能取得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