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哀牢山里的引水道.doc
哀牢山里的引水道
“引水道”这个词我是从一位朋友那里听来的。我那位朋友是一个摄影师。2015年他去了一趟云南的哀牢山,收获满满:不仅带回了数十张赏心悦目的风景照片,也带回了居住在哀牢山上,一个叫作广吉村的瑶族村民与水有关的传奇故事。正是在这个故事里,我第一次听到了“引水道”这个词。
这个词首先让我想到了“水渠”,譬如著名的“红旗渠”,还记得一条“永定河引水渠”。
然而,“水渠”与“引水道”毕竟是有较大差别的。我们不妨看一看“百度百科”关于水渠的解释:“农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过地面上所开之‘沟’,引入农田。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干渠与支渠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则简明扼要多了:“人工挖掘的渠道”。而哀牢山广吉村瑶族村民引水入田,引水入户的“引水工程”,则名副其实应该称其为“水道”――因为这水道不是开凿的,更无条件用水泥筑建,而是用成百上千根长约3米的剖开的竹管,一截一截连接搭设起来的。
哀牢山主峰海拔3166米。广吉村100多户瑶族村民,因为迁徙至此比山脚下的傣族、苗族、壮族晚了些时日,于是就在哀牢山1600米的半山腰上安了家。半山腰属于不上不下的地理位置,是一个缺水的地方。但是这里生长着成片的竹林和茂密的树林。瑶族村民凭借日久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智慧,不久便找到了解决缺水的办法。他们在更高的山峰处找到水源以后,就组织全体村民兵分几路到竹林里去砍伐适用的竹子,然后把砍伐的竹子剖成两半,再用工具把竹筒中间的竹节清理干净,第一道工序――蓄水引水的“管道”就算完成了。接下来,村民们从水的源头开始搭设引水道:首先将每一截剖成两半的竹管衔接处用藤条捆扎住,自水源起点由上而下铺设,沿途之处,根据山坡的地貌走势,或借助于比较平坦的岩石做基石,或在高低起伏的坡岭悬空处,利用一头呈Y字状的树干当支杆来撑架起竹管,就这样一截一截连接起来,一直把引水道连接进村寨的各家各户,作为日常饮水、洗衣、做饭……所用;而另一条更为宏大的引水道工程,则用同样的材料与方法,蜿蜒曲折地延伸到了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里(解决了缺水的问题,村民们就在山坡上开垦出了种稻子的田地)。
当然,日子不可能每天都是风和日丽。有时候大雨来袭,山体滑坡,有些地段的引水道难免会遭受破坏,每次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只要雨一停下来,用不着村干部挨门逐户去通知,用不着喇叭召唤,家家户户的劳力都会主动带着工具、材料赶往遭受破坏的地段,清理泥石流,重修加固引水道。是的,村民们都十分厌恶这样的遭遇,可是他们又会一次次地乐观面对。所以,抢修场地上从来不曾耳闻过牢骚的怨言,有的只是唠家常的话语和萦绕山间的瑶族民歌。
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有了吃、用、灌溉粮田的水,广吉村的瑶族村民们便安心地在哀牢山上定居下来――是水滋润了他们的生活与生命。
广吉村瑶族村民是懂得感恩的,他们虽然没有深奥的自然科学知识,却似乎很早就知道了“毋殄天物,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道理。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生存常识,人类只有与万物和谐相处,才能够与万物共生共存。是动植物为他们提供了诸多的生活便利,他们不会忘恩负义去舍弃甚至损害动植物。很久以来,广吉村的瑶族村民就懂得保护动植物。在村里,无论青壮男女,抑或老者幼童,任何人都不得随意采伐植物,猎杀动物,一旦有人“违法”,便会受到全村村民的谴责,乃至重金惩罚。惩罚是被动的、无奈的,广吉村的瑶族村民们不喜欢这种方式,他们做得最多的是植树种竹。年复一年的种植,于是他们才拥有了郁郁葱葱的植被。
广吉村的瑶族村民们说:引水道只是给我们提供了生活方便,而大山、树木、竹林、雨露却养育了我们。这是一种何等的胸怀啊!倘若没有他们的智慧创造,自然万物,又怎能造福于民呢?是以,我要为广吉村的瑶族村民们的智慧“点赞”!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docx VIP
- 施工现场车辆安全教育.pptx VIP
- 给排水系统学习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2025北京市十八里店乡人民政府城市协管员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输血科管理制度、程序性文件、SOP文件.docx VIP
- 05J909_工程做法_建筑专业图集.docx VIP
- 2021海绵城市设施通用图集.docx VIP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百合花》优质课(29张PPT)课件.pptx VIP
- 钢丝帘线压延机生产线(中文参考).doc VIP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