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城运动经验及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外新城运动经验及启示.doc

国外新城运动经验及启示   摘 要:在高速城镇化浪潮下,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新城。为了妥善解决中国新城问题,新城的建设发展迫切需要经验和启示。通过对英国新城运动、美国示范城市计划和日本国土开发计划的具体实践的研究,试图基于产城融合视角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新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城运动;产城融合;政策启示   Abstract:With high tide of urbanization, China has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Metro.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China Metro, Metro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rgent need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British Town Movement,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demonstration city planning land development plan, trying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based on production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tro.   Key words: metro sport ;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 experiences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8-71(5)   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6.1%,常驻城镇人口已经达到7.7亿。也就是说,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社会之中,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一大批新城及城市新区也伴随着城镇化的浪潮涌现出来。而在政府建设新城追求产城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在二战之后,同样经历了新城运动的英国、美国和日本,在新城运动中各具特点,尤其是如何完善新城的产城融合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1 国外新城运动实践概况   1.1 英国新城运动   受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二战后英国政府实施了“新城运动”,以解决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和农业区落后的问题, 同时也是为了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英国“新城运动”有3个典型特点:第一是成立了专门的咨询机构,对整个计划进行研究咨询。1945 年英国成立了新镇咨询委员会,研究建立新镇、分散大城市人口的可行性。新镇咨询委员会的建立实则是对前期可研、规划的重视,以规划为龙头发展城市,避免盲目的造成运动,耗费国力。新镇咨询委员会还提出了新镇的人口规模不应超过6 万,选址应远离大城市,以及学校医院等相应的配备功能和低密度的城市形态,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是成立了专门的开发公司,全面负责新城建设。1946 年英国颁布了《新镇法》确立了新镇的开发、管理、设计模式,并据此成立新镇开发公司。新镇开发公司由中央政府指定委员会管理,这种将职能式组织结构和线性组织结构融合起来,将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创新之举大大加快了英国的新城建设。第三是分批次开展新镇建设。英国的新镇建设大概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建设目标,共同完成英国新城运动。   1.2 美国示范城市计划   二战后美国城市化向郊区化或逆城市化阶段转变,为了顺应这种趋势,美国政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观点。1956 年政府颁布“联邦公路法案”,拟新修41000英里的公路,其目的旨在利用公路联通各区域,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使工厂、商店、居住区分散化”。1966年,美国出台了《示范城市与大都市发展法》(Model Cities and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Act of 1966),实施了“示范城市计划”,与以往不同的是,该计划不仅支持大都市城市更新,还致力于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项目资金由联邦政府补贴80%,地方政府补贴20%。计划实施期间,政府批准建立63 个平均人口规模在2 万人左右的新城市(镇),结合地理地貌,并根据合理的产业布局,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农业镇、工业镇、矿业镇等,城市化布局向小城市(镇)全面展开[1]。“示范城市计划”于1974 年结束,共支出约23亿美元。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已形成了均衡的城镇体系,10 万人以下的小城镇,大约占城市总数的99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