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瓦格纳的恩怨情仇.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尼采与瓦格纳的恩怨情仇.doc

尼采与瓦格纳的恩怨情仇   尼采是谁?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诗人、作曲家。他强力批判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否定基督教传统的道德体系,主张重估一切价值;他提倡创造一种生存的意义,为后来的存在主义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之一;他热爱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间的价值,给欧洲古典哲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开辟了古典语言学的崭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尼采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哲学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后”来划分。在尼采之后,传统的哲学体系解体了,哲学由非存在转变为存在,从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测、玄而又玄转变为引起亿万人心灵的无限共鸣。   早年的尼采   比瓦格纳小三十一岁的尼采出身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出生那天(10月15日),正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的生日。这一象征“爱国”的巧合,使得尼采的父亲异常兴奋,于是决定用国王的名字给自己的孩子命名。对于这个“巧合”,尼采后来说:“无论如何,上帝选择这一天作为我的生日有一个好处――小时候,我的每个生日都是举国欢腾的日子。”不过这个生日并没有给幼年的他带来幸运。尼采五岁时就丧父丧弟,不得不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萨克森-安哈特州瑙姆堡出身于波兰贵族的外婆家。从小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他被娇惯得脆弱而敏感,正如他日后说的:“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   尼采曾希望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牧师,不过幼年时他对音乐和文学更感兴趣,除了遗传父亲爱好音乐的基因外,母亲更是他音乐启蒙的恩师,让他受教于普鲁士当时最好的女钢琴家。尼采喜欢坐在钢琴前即兴弹奏,十岁开始尝试作曲。进入中学后,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18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不过他对神学没有兴趣。一年后,他随敬爱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谢尔思(F. W. Ritschls)到莱比锡大学学习,开始沉湎于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并成为一个反基督的无神论者。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   两人的相识相知   也正是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期间,从十六岁起就开始崇拜瓦格纳并深深地浸润在他气势恢宏、绚丽多彩的音乐和乐剧作品中的尼采,于1868年11月8日通过朋友第一次结识了瓦格纳。几个月后的1869年5月,已经就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语言学教授的年仅二十五岁的尼采首访了居住在瑞士琉森湖畔特里布森(Tribschen)一所别墅内的瓦格纳。这一年的6月6日,瓦格纳唯一的儿子齐格弗里德?瓦格纳(Siegfried Wagner)诞生。那时,尼采正应邀在瓦格纳家中做客,瓦格纳和尼采都将齐格弗里德的诞生看作象征他们之间的忘年交“友谊长青”的好兆头。   直到1872年瓦格纳移居德国拜罗伊特之前,尼采一共造访瓦格纳一家二十三次之多。面对瓦格纳“鲜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他仿佛亲眼目睹了“天才”概念的真实化身。那时的尼采把他与瓦格纳之间的相遇称作“伟大命运的邂逅”。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说:“我在瓦格纳身旁仿佛就在神之旁”。在自传《瞧,这个人》(Ecce Homo)中,尼采甚至写道:“我们的天空晴空万里,没有瓦格纳的音乐,我的青春简直无法忍受”。   正是在瓦格纳及其艺术的激励下,尼采于1871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悲剧诞生于音乐精神》(通常简化为《悲剧的诞生》)。从这个书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瓦格纳对尼采的影响了。尼采对此也并不讳言,他在一封书信中称自己“已经与瓦格纳结成同盟了”。怀着通过艺术重建和重新激活神话题材的共同旨趣,尼采与瓦格纳可以说是情投意合。瓦格纳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小阿弟”也是钟爱无比,他对尼采1876年出版的《不合时宜的考察》中的第四篇《瓦格纳在拜罗伊特》赞赏不已。他在给尼采的信中说:“我从未读过与您的书一样优美的东西。这本书里的一切都是美妙的……我已经告知夫人科西玛,我把您置于仅次于她的位置上了。”他甚至说,“您是人生带给我的唯一的礼物”。 尼采,德国哲学家,文化批评家,诗人   两人的渐行渐远   然而,就在1876年,两位“巨人”的“蜜月期”戛然而止。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1874年,尼采在他的笔记中就有这样的表述:“瓦格纳具有双重性格,傲慢自大,缺乏节制,滥用情感,把一切都穷其所有做到极致。”1876年8月,尼采应邀参加第一届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活动。这年春天,他正好在巴塞尔观看了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胜利之歌》(Op.55)的演出,深受感动,兴奋不已。要知道,1870年的普法战争一开始,尼采就主动要求上前线,参加了医疗救援队伍。在途经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