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景区发展的改进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地旅游景区发展的改进研究.doc

山地旅游景区发展的改进研究   摘 要:伴随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山地旅游依托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文化景观,成为我国旅游的关键组成部分和休闲旅游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探讨山地旅游产品开发、景区建设的重点,进而提出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指导建议。   关键词:山地旅游;产品开发;利益共享   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地,山地旅游景区如何有效开发成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梳理以往对山地旅游的研究文献发现,关于山地旅游的分类、山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山地旅游安全、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多。本文侧重于对山地旅游产品开发、景区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山地旅游的可行性建议。   一、山地旅游产品开发   发展山地旅游,就是要以山地资源和自然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既可以发展登山滑雪、狩猎垂钓、潜水攀登为主的体育健身旅游;也可以实现疗养游览、避暑度假的康养旅游;或者进行探险、科考、科普的研学旅游,以及游客种植采摘体验的农林业旅游。   充分发挥山地资源竞争优势,实现旅游产品营销创新。比如植被的标本定制、特色餐饮、当地民俗住宿的建设、攀岩的直播互动、专业科普知识的讲解。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对产品进行合理的专利保护,防止同质化的恶意竞争。   二、山地旅游景区建设   山地风景名胜区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像桂林山水、秦岭太白山等已获得了一定的旅游规模经济效益。在大力发展山地5A景区的同时,对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开发便成了难点。   (一)山地旅游的品牌建设   分析山地品牌质量的过程发现,山势高度与旅游资源质量成正相关。即旅游资源质量越好,知名度越高。对于山势较低的旅游景区,要想取得旅游经济成效,就应该开发别致的休闲、探险景点。高效利用区位优势,重视景区旅游意境氛围的营造和分析游客的心理倾向,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感受。   (二)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山地旅游对生态资源的依附性较强,生态环境的变动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能力以后,就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山地景观的生态脆弱性和不可逆性,就需要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多角度综合保护为前提,创造差异化景区,即不同自然地域创造不同的山地开发模式,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地貌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乡村休闲体验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运动探险的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等。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三)山地旅游区域间的合作   山地旅游的规划和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依靠某个企业或者政府完成是不现实的。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应打破过去“点―点”的开发布局,形成“点―面”的整体规划格局,打破景区内外、山上山下、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界域,实现山地旅游目的地综合管理、公共服务和旅游监管全覆盖。   三、山地旅游指导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投资   许多地貌奇特的景区集中在贫困地区,发展山地旅游对扶贫的作用不容忽视。山地旅游在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但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景区开发的时候,着眼于短期利益,进行边缘化投资、重复投资等不良投资。因此,政府在山地旅游中的角色同样不可忽视,应做到积极合理地布局,以长远利益、社会利益为标准规划实施景区建设。   (二)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达到利益共享   旅游开发中企业、政府、当地居民等利益主体彼此关联、互相依赖。旅游目的地的利益共享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当地政府与开发商双方利益共享;其次是在规划开发中政府对居民的补偿性政策,制定合理的征地、苗木补偿措施;最后,为当地居民的参与经营提供平台。   (三)防范景区的灾害隐患,实现安全旅游   山地旅游安全具有琐碎多面性、自然灾害易发齐发性、防控困难性、救援保障薄弱性的特征。与其他旅游安全相比,山地旅游安全主要集中在事故起因和防御机制建立上,应从政策法规和景区防控两个层面构建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瑞花.云南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保护策略[D].昆明理工大学.2005.   [2]李会琴.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5(1).   [3]胡叶星寒,陈晓红.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3).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