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精品课件 人民版 .pptVIP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精品课件 人民版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精品课件 人民版

第二课 汉代儒学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焚书“遗迹(图三) 坑儒谷(图四) 秦始皇(图一) 李斯(图二) 一、“焚书坑儒”批判 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1)焚书——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2)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2.经过: 1.背景: 3.评价: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 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教授将人在世间的成功因素总结为“四个‘行’”:   首先自己得行,   其次得有人说你行,   说你行的人也一定得行,   还有你自己的身体也得行。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出了名的“书呆子”,非董仲舒莫属。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首先自己得行   董仲舒这个“读书虫”,在景帝时已经做了博士……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可他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春日,万紫千红开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寒来暑往,三年没有踏进后花园一步,因此,人们称赞他“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 其次得有人说你行   汉武帝即位的当年,下诏“海选”……既是“海选”,就要不设门槛地选人才。   这次,董仲舒“举首”,考了第一名。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说你行的人也一定得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 ——《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思考:汉武帝为何采纳董仲舒的主张? 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请思考:汉武帝为何采纳董仲舒的主张?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思想主张 1.“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3.发挥儒家仁政 思想 4.“三纲五常” 作用 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服从统治;爱护百姓 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 为人处事标准 天 = 君 忠君 君权 中央集权 统一 1.背景: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表现: 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 与国家大政。 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②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3.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1)尊儒: (2)倡儒: 二、罢黜百家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不 同 点 原因 秦刚统一;统治受儒士攻击 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治者需要 对儒学政策 排斥、打击 尊崇 影响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相 同 点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实质 文化专制 作用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概况 (1)汉武帝创立太学 (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意义 (1)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2)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一般地主子弟入仕的门径得以拓宽,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汉画像石“讲经图”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的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