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填方路基变形原因分析及治理工程措施.pdf
书收稿日期:2013-10-17
作者简介:陈 丽 (1963-),女,广西陆川人。工程师,主要从
事路基工程设计工作。Email:1877192137@qqcom。
DOI:10.13379/j.issn.10038825.2014.02.50
填方路基变形原因分析及治理工程措施
陈 丽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31)
摘 要:以 ZK60+045~+187段填方路基变形体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该段路基的施工情况
及变形情况,分析出变形原因,并对变形体进行了稳定分析,提出了变形体治理工程措施,实施结
果达到整治的目的,路基处于稳定状态。
关键词:填方路基;变形原因;稳定性分析;治理工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825(2014)02-0221-04
0 引言
路基边坡变形破坏,多是由于地质、排水不
良、施工质量差、暴雨等诸多因素而引起的,所采
取的补救措施也较多[1-4]。本文以 ZK60+045~
+187段填方路基变形体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该
段路基变形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治理工程措施。工
程实践证实,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对路基变形体治
理后,路基处于稳定状态,已投入使用,可供类似
工程参考。
1 工程概况
该段线路位于斜坡地带,有简易公路相通,线
路左侧有一既有铁路相距约75m,交通便利。路基
以填方通过,路基左侧设置路肩挡土墙,在施工期
间部分变更为桩基托梁。
11 地形地貌
该工程段位于斜坡下部,原为自然斜坡(坡度为
20°~23°),后开挖成台阶状。场地高程为 2385~
2950m,相对高差为 565m,中间发育一条冲沟,
见图1。
12 地质构造
该段路基通过的岩性以泥岩夹薄层页岩为主,
岩质均为泥质胶结软质岩,岩石的节理和风化裂隙
发育,导致岩体完整性差,从施工揭示出的岩层看,
多呈大小不等碎快状,虽岩层反倾,但有两组节理
呈 X状发育(240°∠61°,233°∠85°),节理倾向与
路基斜坡方向一致,属外倾结构面。
图1 工点平面示意
13 地层岩性
据调绘及钻孔揭露,场地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
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残坡积层及下伏基岩侏罗系
下统珍珠冲组泥岩夹薄层页岩、砂岩,各层岩性由
新至老分述如下:
(1)人工填筑土:主要由泥岩风化的碎块、砂
岩碎块和黏性土组成,碎块石粒径为 30~350mm,
含量80% ~90%,分布不均;路基部分为人工碾
压回填密实,其余为抛填,结构松散。
(2)粉质黏土:褐黄色,含泥岩、砂岩岩屑和
碎石,最大揭露厚度 340m,分布在道路右侧的斜
坡上。
(3)泥岩:浅黄、灰绿、褐紫色,主要由黏土
质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 -中厚状构造,表层
风化裂隙极其发育,裂隙中充填少量黏性土,强度
·122·陈 丽:填方路基变形原因分析及治理工程措施
低,为强风化状;下伏弱风化带岩芯相对完整,多
呈柱状,局部呈碎块状。根据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
该泥岩风化迅速,遇水后强度迅速下降,风化成碎
块状。
(4)砂岩:灰黄、青灰色,由石英、长石、云
母及暗色矿物组成,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
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芯破碎,质软;弱风化带岩芯
较完整,质较硬。该砂岩在段内经钻探揭示,其厚
度和层位极不稳定,多呈透镜体状夹于泥岩层中。
14 气象水文条件
该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76℃。
地表水主要以冲沟形式的季节性溪沟水为主,
其次为强降雨时的地表坡面漫流水,地表水主要由
大气降雨补给,受降雨量影响很大。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及强风化
基岩裂隙水。
15 原设计和施工情况
该段原设计为衡重式路肩挡土墙,2006年在左
线路基左侧的挡墙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受连续降
雨等自然因素影响,ZK60+050~+135m段左侧路
基外地表土层出现溜坍和右侧斜坡上土层出现开裂
变形现象。
在左线路肩墙的基坑内壁,可见土体沿基岩面
剪出约10cm滑移现象,故 ZK60+045~+133m段
左侧衡重式路肩挡土墙变更为桩基托梁衡重式路肩
挡土墙,并针对右侧边坡开裂变形情况进行滑移土
体的清方减载处理以及对路基内高液限土体采用干
砌片石换填、夯实碾压处理。
2008年7月,在一次施工的例行检查时发现,
该段路基在没有进行分层回填分层碾压的情况下,
就形成了道路通行,致使在2008年8月的一场集中
暴雨后,该段部分挡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等
现象。
2 变形特征
2008年8月,ZK60+133~+1519段左侧挡墙
已建成,ZK60+045~+133段左侧桩基托梁路肩墙
还未施工。2008年 8月集中暴雨后,ZK60+133~
+1519段左侧已建成的挡墙墙身出现竖斜向裂缝
多条,开裂最长的一条沿挡墙下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