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外国名著-《重见光明》作者:罗伯特·海恩
《重见光明》作者:罗伯特·海恩
目 录
前 言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
第六章第七章
第八章第九章
前言
转变也许是一件痛苦和启发兼备的事,当你置身于光明与失明或失明与光明之间时尤其如此。当我得知失
明十五年之后而又可能重见光明时,痛苦似乎变成了启发,它促使我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我对这件事做出的反
应。开始,我用盲文打字机写,随着视力日渐清晰而改用手写。后来,呆滞已久的眼睛在不情愿的情况下逐渐
看清了书上的印刷字迹,我开始阅读盲人写的书。这是一个略带强制性的过程。失而复明不仅令人激动,它还
让我必须懂得我所发生的一切,懂得失明和复明的原因。别人的经验也许能说明我的一切。然而,荷马、参孙
、海伦·凯勒或约翰·弥尔顿都太遥远了,只有目前在这个复杂而可怜的世界里生活的现代人才有借鉴价值。
例如,约翰·胡尔和我都是大学教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探索自身遭遇意义的哲人。失明对他来说是
一种“全身视觉”,他用整个身体代替了眼睛。然而,这是一种“痛苦的馈赠”,他不是专为黑暗带来光明的
以赛亚。他“思考的是失去光明的原因”,宛如《失乐园》中的那些堕落的天使,在黑暗中寻找上帝。
在书中,我发现了一位具有神秘意味的法国盲人雅克·吕塞朗,我们能从法国抵抗运动的阵营中、从布痕
瓦尔德恐怖的集中营里听到他的声音。失明对他来说不是黑暗,黑暗只有当他感到害怕、愤怒或生病时才会到
来。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我是光明的囚徒,受到惩罚,因而看不到光明。”
在书中,我认识了埃莉诺克拉克。她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学修养和才华的诗人,一位文笔典雅的作家。她能
打网球和滑雪,住在康涅狄格州,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写小说,获得过全国图书大奖,并且全力以赴地投身
到她丈夫罗勃特·佩恩·沃伦所属的文化领域。她对失明十分憎恨:“谁说你尽管不太喜欢,但还必须接受和
体验失明的遭遇呢?”她的结论是:“我们需要通过钩子、拐杖或特洛伊木马来工作。”
胡尔和吕塞朗这样的人确实不乏英雄气概,因为他们有探索新世界的勇气。他们是沉默的另一面发出的呼
声。但我必须承认,很多时候我听到的只是克拉克的叫喊和牢骚。
有时候,我认为胡尔和吕塞朗这样的人并不代表盲人,他们代表的只是神学和神秘主义。我既不是神学家
,也非神秘主义者,我只是一名大学教授,一个写几本描写美国野蛮西部的书的人。我和他们到底有哪些共同
之处呢?克拉克是不是我真正的代言人?倘若他们也能体验一下重见光明的奇迹,我怀疑他们的想法是否也会
改变。
最后,我对两种不同经历进行了深入探讨。卡尔·比亚恩霍夫讲过这样一件事:一名男孩用手指使劲挖自
己失明的双眼,当眼睛感到疼痛时,他看到了流星。天文学家并不相信失明的眼睛能看到血红的流星,但男孩
说得千真万确,令人无法怀疑。而我只能隐隐约约地想象出维德·梅赫塔在克莱尔蒙特校园里骑自行车的情景
。此外,转变还有各种不同方式。安德鲁·波托克努力地争辩说:和他这样一个画家相比,作家兼历史学家们
根本不存在失明的问题。对此,在勘萨斯城俯案工作的萨丽瓦格纳也许会微笑地说:这是一句“蠢话”。我听
说罗伯特·墨菲和汤姆·苏里文因为一个问题发生了争论:最积极的人是运动员,但他们是否也是最不健全的
人?詹姆斯·瑟伯1面带微笑地讲述着自己发生的变化:随着视力的减弱,他笔下的狗画得越来越精炼了。
这里,我不是想和他们争辩,而是喜欢他们这样。这种情形好比一个热闹的大家庭,虽然各有各的主意
,但实际上却是统一的。与胡尔和克拉克相比,我失明的时间比他们长,但和很多其他人相比则自愧弗如,然
而我知道重见光明后的快乐。如果我能把自己的奇遇带给这个大家庭里的其他人,哪怕只是一点点,我就别无
所求了。
第一章 莱德维尔
当你二十岁的时候,谁会相信一个古怪的老头儿说你会失明的话呢?他端坐在那里,头上歪戴着一个圆圆
的反光镜,像动画片里的独眼巨人一样。他煞有介事地对我说:你迟早会失明的,现在应该开始做准备,学学
盲文、练习一下走路。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真是太有意思了。谈话是在丹佛一个医生冰冷的诊所里进行的。
那地方我以前从来没去过,后来再也没回去过,既没去医生的诊所,也没去过那个城市。我想,当时我并未多
说什么,只是出于礼貌向他道了一声多谢。以前我看过很多医生,但从来没有人像他说的那样。
公共汽车驶进冰天雪地的落基山脉,驶向我当时住的城市莱德维尔。我孤身一人,凄凉抑郁,科罗拉多的
三月寒冷刺骨。然而奇怪的是,我并不记得这一切,因为一切都好似《呼啸山庄》里的一幕:没有沮丧的旅程
,没有最后而长久地向太阳、白雪和人们的面孔张望,也没有声泪俱下地向命运发出抗争。小提琴在哪里?二
十岁的人还不到咒骂和反抗命运的年龄,统计结果忽略他们的存在,预言是为其他人准备的。特尔斐女神回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的现状剖析与提升路径探究.docx VIP
- GB∕T 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应用之3: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清单【(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别、伤害方式、致害物、起因物、风险情景描述、事故类别、后果与影响)】.docx VIP
- 美学 全册教案.pdf VIP
- 恒达富士WTVF-VF1电气原理图.pdf VIP
- 《九制黄精加工技术规程》(DB43T 2980-2024).pdf VIP
- 骨伤科临床常用中药外治经验方二首.pdf VIP
- GB∕T 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应用之2:危险源(物的因素)识别清单【(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别、伤害方式、致害物、起因物、风险情景描述、事故类别、后果与影响)】.pdf VIP
- 国家职业标准--计量员.docx VIP
- Wistron FMD SOP to Vendor_May2018全物质揭露操作说明.pdf VIP
- 箱体尺寸自动计算表.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