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研究成果目录(1900-2016).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桐城派研究成果目录(1900-2016).doc

桐城派研究成果目录(1900-2016) 李详:《论桐城派》,《国粹学报》, 1908年第12期 林琴南:《桐城派古文说》,《民权素》,1915年第13期 徐彦宽:《桐城三家论文书牍集录》,《国学》(昌明社),1916年第6期 徐景铨:《桐城古文学说与白话文学说之比较》,《文哲学报》,1922年第1期 陈问涛:《桐城派古文评价——近古文学的一段》,《学灯》,1923年9月7至15 日 佚名:《治古文之意义与价值》,《学灯》,1924年5月12日 厉谷静:《桐城派文章的研究》,《觉悟》,1925年5月18至25 日 胡怀琛:《桐城文派》,《国学》(上海大东),1926年第1期 马其昶:《姚惜抱先生传》,《民彝》,1927年第5期 钟秀崎:《古文之研究》,《东北大学周刊》,1929年第73期 任维焜:《古文家的文论》,《师大国学丛刊》,1930年第1期 傅增湘:《望溪手稿题记》,《学风》,1932年第10期 王蘧常:《曾文正公著述考》,《归纳》,1933年第1期 颜昌峣:《桐城派古文之建立及其流别》,《船山学报》,1933年第2期 刘广惠:《曾国藩治事精神及其政治生活的检讨》,《汗血月刊》,1933年第3期 李岳:《桐城文概》,《大学杂志》(中山大学),1933年第7期 陈赣一:《论桐城派》,《青鹤》,1933年第20期 王联曾:《古文辞类纂与经史百家杂钞序目异同考》,《中法大学月刊》,1934年第3期 斗南:《曾文正公评传》,《津逮季刊》,1934年第3期 陈恭禄:《曾国藩与海军》,《武大文哲季刊》,1934年第4期 叶新明:《曾国藩之研究》,《政治月刊》,1935年第3期 知堂:《谈桐城派与随园》,《宇宙风》,1935年第6期 罗杰:《桐城古文宗派》,《船山学报》,1935年第8期 曾士莪:《欧阳伯元谈曾文正公逸事》,《国闻周报》,1935年第30期 李鼎芳、张荫麟:《曾国藩与幕府人物》,《大公报史地周刊》,1935年第36期 何贻尡:《新著曾国藩评传自述》,《文化与教育》,1936年第104期 柳定生:《郭嵩焘传》,《史地杂志》,1937年第1期 知堂:《谈方姚文》,《开明月报》,1937年第1期 沈心芜:《古文解》,《文学年报》,1937年第3期 张杰:《桐城三君子考论》,《光华大学》半月刊,1937年第5期 徐凌霄:《历史的文坛两大派——桐城与仪征》,《国艺月刊》,1940年第2期 钱毅:《桐城文学》,《中华月报》,1944年第3、4期 刘梦秋:《方望溪文论》,《东方杂志》,1945年第21期 刘禹昌:《方望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龙门杂志》,1947年第3期 方重禹:《谈桐城派》,《读书与出版》,1948年第9期 王气中:《桐城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安徽历史学报》,1957年创刊号 郭翠轩:《狱中杂记》,《语文教学通讯》,1957年第7期 马茂元:《略论方苞的散文和他的狱中杂记》,《语文教学》,1957年第10期 马茂元:《从桐城派的古文谈到姚鼐的登泰山记》,《语文学习》,1957年第10期 林炜彤:《谈方苞狱中杂记》,《中学工作通讯》,1957年第10期 午未:《姚鼐和他的登泰山记》,《语文教学》,1957年第11期 聂石樵:《什么是桐城派古文》,《文艺学习》,1957年第12期 鲍幼文:《桐城文派订名》,《安徽史学通讯》,1958年第1期 贺珏:《戴南山及其思想的初步考察》,《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4、5合刊 紫荆:《记方望溪》,《新民晚报》,1959年8月2日 李洪翱:《桐城派在社会主义社会有无作用》,《光明日报》,1961年5月7日 江西师院中文系:《桐城派在社会主义社会有无作用》,《江西日报》,1961年5月13日 高绪豪:《清代散文家姚鼎》,《安徽日报》,1961年6月18日 合肥师院中文系:《合师中文系教师讨论对桐城派的评价问题》,《安徽日报》,1961年7月5日 张涤华:《什么叫做桐城派》,《文汇报》,1961年10月28日 王泽浦:《桐城派的义法》,《天津日报》,1961年11月22日 王树村:《桐城派诗人咏天津的诗》,《天津日报》,1961年12月26日 刘季高:《评“桐城派在社会主义社会有无作用”》,《安徽大学学报》,1961年第1期 蒋逸雪:《试论桐城文派》,《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61年第11期 段熙仲:《论桐城派的“义法”说及其实质》,《江海学刊》,1961年第11期 王庆生:《一篇引人入胜的散文——读登泰山记》,《湖北日报》,1962年1月14日 钱仲联:《桐城派古文与时文的关系问题——梦苕盦读书札记,《文学评论》,1962年第2期 正谷:《关于桐城派文论中“神”就教于张天麟同志》,《天津日报》,1962年4月25日 王泽浦:《桐城派发生发展及其衰亡的社会原因》,《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