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言语、面孔、照片.doc
PAGE
PAGE 6
言语、面孔、照片
【摘要】 《暴雨将至》是美籍马其顿导演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代表性作品。电影运用三段式叙事手法,打破传统叙事模式,是采用后现代叙事文本的电影范例之一。本文对学界已多有研究的叙事手法不过多阐释,将研究重点主要放在电影中对于文明、宗教、语言等概念的文化关怀上,并尝试结合其他影视文本作品,来共同阐释三段式循环中语言、面孔、照片的潜在意涵。
【关键词】 《暴雨将至》;文明冲突;循环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前 言
1994年米尔科?曼彻夫斯基指导的《暴雨将至》以独特的叙事手法、普遍的人文关怀和对文明冲突的深刻反思震惊了世界,获得1994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和第6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也是马其顿共和国自南斯拉夫解体独立后的第一部电影。这不但对电影中故事的发生地马其顿意义重大,其电影中探讨的诸如种族、语言、宗教、文明等概念也具有恢弘的主题建构,对历史或当下的人类境遇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和平是例外,而暴力无处不在”,人类尚未迎来全面的和平与安宁。
发生在2015年11月13日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将欧洲人们从日常美梦中惊醒,从电视中网络上见过的鲜血和暴力真地就发生于身侧。而2016年3月22日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爆炸事件似乎昭示了发生于欧洲的系列恐怖袭击并未结束,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西方遭遇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恐怖主义时,曾引以为傲的知识与理性无处着落,使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与惊恐中。另一方面,是欧洲政府面对中东难民进退两难的态度。生活在战乱与贫穷阴影下的难民们甘冒危险前往欧洲期求更好的生活。但在欧洲深陷经济危机同恐怖袭击的背景下,求同存异、文化包容、融合发展似乎成为空泛的承诺,成为意涵缺失的言辞。时不时出现的舆论攻击乃至游行示威似乎都透露出欧洲民众对于难民的同情与抗拒之争。文明、宗教、种族、语言的隔阂与冲突,让恐怖袭击与难民危机上升为世界性问题。不同文明与宗教间如何交流、如何共处、如何合作一直以来都 是困扰人类的??题。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预言:哲学假定、基本价值、社会关系、习俗以及全面的生活观在文明间有重大差异。最有可能从局部冲突升级到战争冲突的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1]7亨廷顿的观点可能有待商榷或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预告了未来世界的困境。在电影中,无望的爱情、两难的抉择、手足的残杀都成为了文明冲突的牺牲品,无因的种族及宗教仇杀展示着人类痛苦的普遍境遇。曼彻夫斯基认为这部电影在于诉说做出选择的重要性,任何地方都可能爆发的战争影响巨大 ,无论身处何处人们都必须自问本心,做出选择。[2]39
在故事架构上,曼彻夫斯基采用三段交错预设的故事构成电影主体,分别以言语、面孔、照片为题,以“TIME NEVER DIES,THE CIRCLE IS NOT ROUND.”(时间不逝,圆圈不圆)作为核心线索,勾勒出了突破传统电影时空架构的后现代电影的形式,摧毁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形而上常规, 打破了其封闭的美学形式,使表现方式彻底多元化。[3]13影片以三个短语为题的三个故事,运用了传统“三一律”模式却又超越于其上,通过“三一律”的不断重复、类比和呼应,进一步解放了叙事束缚,将处于战争阴影下的焦虑苦痛和充斥在生活中的暴力血腥全盘呈现出来。影片三个段落的标题并不完全遵循英文语法,一律采用了复数形式。这表明曼彻夫斯基不仅仅是关注单个群落,而是放眼于整体人类的苦痛现实。[4]67
一、言语:交流-文明-冲突
言语(words),或译作话语,通常是人们交流沟通所使用的媒介。人们通过言语来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但在影片的三段故事中,着力表达的却是言语交流的苍白与无力。第一部分中,操持着不同语言的萨米娜与柯瑞完全无法进行言语上的交流,他们始终不曾听懂对方说的每一句话,也不曾将自己的言语表达到位。然而两个人产生了最亲密的爱情;与此产生强烈对比的是闯进教堂的村民可以同神父交流,却端起枪口,吐出的言语也是冰冷的“以牙还牙,血债血偿”;萨米娜的亲人来到时,始终用暴力代替言语进行单方面质问,最后萨米娜倒在了口呼“妹妹”的哥哥的枪口下。第二及第三部分中两次交流也以失败告终。这无疑暴露和讽刺了言语交流的不可通达,为方便交流而发明的语言成为了影片的讽喻对象,前后反差造成极大的震撼效果。
经典文本中关于言语交流的困境最早出现于《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巴比塔,希望能到达天堂。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无法沟通,自此各散东西。在上帝看来,当人类成为一样的人民、用一样的言语时,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故言语交流维系着人们共处一地的可能,但这种言语交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