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外兼修话养生
内外兼修话养生
养生之道,其“诀在于志”,寿命不取决于天命、富贵,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养生原则,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忽视了如何获得健康的方法,下面我向有幸阅读此文的读者推介几种简单易行的健康养生方法:
(一):养生必先养心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一个人拥有健康,未必拥有一切;但是,假如失去健康,必定失去一切。因此,健康既是最寻常的资源,也是最稀缺的资源。
俗话说:“自古名医多长寿”。很多“国医大师”年至耄耋,精神不老,足见养生有道。其共同的体会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序,适度锻炼,动静结合,心胸开阔。希望“国医大师”的养生经验,能让更多人走进健康的殿堂。
中医强调养生必先养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的功能,且损伤形体,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由于“心主神明”,故调神即养心。中医养神强调的是“静养”,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安宁。
(1)心胸豁达少动怒
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调节七情要逐步做到心胸豁达,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样才能保持内心平静。
(2)学会打坐去杂念
即通过静坐、入定、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打坐的要点是:双腿交叉盘坐,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含胸拔背,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也可双手自然垂放于两腿上,上半身稍向前倾。舌尖轻抵上腭,自然闭口。坐正后,全身放松。不加意念,约50次呼吸即可。晨起、入睡前或在旅途奔波中都可用此法助安神。练太极拳与八段锦也能使心境平和。
(3)热水浴足助睡眠
调养心神,必须注重睡眠质量;要想睡眠质量高,必须坚持早睡早起,作息规律。为保证高质量睡眠,我推荐用温热水浴足,浴足过程中同时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最好以劳宫穴摩擦涌泉穴,加速脚部的血液循环,以产生温热感为度,每次10—30分钟。有时,还用一些药材煮水泡脚,具体药物是:怀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钩藤30克、夏枯草10克、吴茱萸10克、肉桂10克。
(4)常吃瓜果益处多
经常吃橙子与榴莲,夏天则适当吃些苦瓜。这些果蔬对养心有帮助。研究表明,经常吃橙子的人,猝死发生率较一般人低;榴莲则具有温养心肾的作用,若吃后有上火感觉,可进食适量山竹以解其温热;夏天适当吃苦瓜则可以清心火。
(二):用心体会食物之美
(1)合五味 养五脏
在日常饮食中,要符合中医饮食调养中“合五味”的原则,即食不可偏,杂合而食,这样才能营养全面。食物的味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要与人体的五脏相宜,还需要考虑五脏的虚实、五行生克补泻以及时令节气的变化等诸多因素。
五脏之中,心需要苦味之物滋养,肺需要辛味之物滋养,肝需要酸味之物滋养,脾需要甘味之物滋养,肾需要咸味之物滋养,这是由于苦、辛、酸、甘、咸五味分别与心、肺、肝、脾、肾五脏彼此相宜的缘故。“合五味”可不是简单地五味杂仓,并不是把各种性味的食物混合食用,而是强调要注意将性味相宜的食物放在一起食用。
(2)饿才吃 食不盲
养成饮食规律固然重要,但没有食欲时,勉强进食,或过分强食,脾胃亦会受伤。所以要分清楚到底是哪里饿,眼睛饿了看一看,舌头饿了舔一舔,肚子饿了才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让身体既不处于过饱的状态,也不处于过饥的状态。这正符合中医饮食调节中的“食饮有节”的原则,进食定量、定时。
用心去体会,简单的食物也可以带给你美味。食物也有性格,需要你用心来倾听,也需要你用心来搭配。这就是在用餐过程中需要注意“食不盲”,吃饭专心,心平气和,脾胃才能不受过怒、过喜、过思、过悲、过恐的负面情绪影响,而专心发挥其消化食物、运化精微、化生气血的作用。
(3)吃暖食 忌生冷
在日常饮食中,不吃生冷的食物,因为脾胃容易被寒气、湿气困扰,暖食对它最有益。暖可温暖脾胃,增加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暖不是烫,也不是凉,食物既不可以烫口,也不能凉胃,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度。
生冷的食物不仅仅只局限于冰激凌、冰棍和一些甜品上,还包括未煮熟的食物和凉拌的菜肴,以及性寒凉的食物,这都应该算在“生冷”之内。大部分食品是不宜生吃的,特别是肉类,需要经过烹调加热后变成熟食食用才好,这样食物更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千金要方?养性序》说“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唯须煮烂”,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4)按摩腹 促运化
“欲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与寒”。其实成人也是一样,太饱伤胃,太饥伤脾,吃饭以“七分饱”为宜,不仅为了体形的美,更为了健康。如果一不小心吃多了,怎么办?可以按摩腹、促运化。
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摩腹可以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防止和消除便秘。睡觉前按揉腹部,
文档评论(0)